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一些国家的“饭碗”何以被美国掌控?

新闻资讯 农业,美国,品牌,美国农业部,全球,农产品,联合体,化肥,产业链,粮商 09-10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

粮食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谁能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据主导,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美国是全球头号农业强国、第一粮食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控制世界80%粮食交易量的全球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美国企业占据三席(ADM、邦吉和嘉吉),它们是世界粮食加工、储运和粮油贸易的超大型跨国公司。

美国把粮食政治化、武器化、金融化、能源化、军事化,以维护其全球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农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威力之大,堪比“核武器”。

那么,美国农业强大的秘诀何在?

文 | 娄向鹏 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

编辑丨李亚飞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打造农业全球品牌

深知打造品牌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性,美国政府为农业品牌化的实现规划了一幅战略蓝图,核心是“以农立国,品牌强农”的国家农业总体战略。农业品牌化产业链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在全球范围内都无出其右者。

2021年11月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当地农民收割大豆。图|IC photo

2021年11月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当地农民收割大豆。图|IC photo

美国农业的高效率正得益于分工,其分工主要基于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按照区域经济地理进行分工,即按照区域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布局,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企业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区域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是形成了九大农业产业带。

所谓“产业带”,就是某一类农产品在地理空间上非常集中的区域。如“美国农业重镇”伊利诺伊州是玉米、大豆生产带,中部东北区的小麦产业带,太平洋沿岸南部是水果和蔬菜产业带,濒临大西洋区的南部是烟草产业带等,这些产业带常常绵延上百公里,蔚为壮观。

不仅粮食作物,美国不少经济作物也形成了产业带,像全球最大的巴旦木产地加州种植区域从北至南延伸800多公里,生产全球超过83%的巴旦木;爱达荷州的土豆产量居美国首位,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

第二个维度是按照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职能进行分工。耕地、种植、打药、施肥、收割、储运、加工、销售、金融等环节的产业分工都已经高度发达,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专业化,大大提升了效率。

分工还有其他好处:一是实现了规模经济,便于在周边实现一二三产结合;二是便于社会化分工服务的深化。分工还解放了美国的“农民”,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自食其力、出力流汗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企业经营者。他们虽然仍旧从事农副业生产,但已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因为所有种养环节的生产劳动均实现了机械化。美国用不到2%的农业人口养活3亿多人口,这和中国农民事必躬亲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的农业分工服务体系是当今世界分工最科学、专业化水平最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功能最有效率的服务体系,为农产品的品质化、规模化和稳定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美国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分工就让人叹为观止。美国有大批农机租赁公司和直接向农场主提供各种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公司,比如耕翻土地公司、播种公司、中耕公司、施肥公司、植保公司、收获公司、仓储公司、运输公司等。这些专业服务公司在备耕、播种、施肥、打药、收获、储运等全部生产环节都能为农场主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这种专业化分工服务的生产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农场的资本和劳务投入,降低各项成本,使农场的生产效益递增。

美国派拉蒙农场是全球最大的开心果原料供应商,在加州拥有近60万亩的种植基地,全球70%的优质开心果都出自这里,它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派拉蒙农场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在开心果市场中掌握了世界话语权和定价权。因此,当派拉蒙推出自有品牌“万多福”纯天然开心果,并打出“不漂白,自然开”的健康开心果加州原产地标识的时候,其市场影响力和开拓力,几乎无出其右者。

这充分展现了美国农业在高效分工下的“大农场模式”。

5

粮食战争

除经济、金融、军事之外,强大的农业是美国雄冠全球的另一个重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基辛格的论断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醒世恒言。

在看不见的世界粮食战争中,依靠发达的科技,美国牢牢把握着话语权,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饭碗”被美国牢牢掌控。

《粮食战争》讲述了美国以粮食为武器最终造成苏联的“粮食浩劫”。

1973年全球粮食危机,粮价涨幅达300%-400%。在基辛格的安排下,苏联同意向美国购买3000万吨粮食。向苏联出售的粮食数量太大了,几乎将世界上的粮食储备一扫而空,这使得粮食贸易公司在几个月内将小麦和大米价格提高了70%多。小麦从65美元一吨涨到了110美元一吨。大豆的价格翻了一番。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因严重的旱灾导致粮食减产。就在这个世界急需进口粮食的当口,华盛顿准备乘虚而入,全面改变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交易状态。

鉴于向莫斯科销售粮食过于“友好”的条件和那年在这次销售中支付给美国农民的低价格,这个交易被称为“粮食浩劫”。

基辛格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以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和其他补贴作为诱饵促成了这笔交易。这场交易最大的赢家是嘉吉、ADM、邦基和大陆谷物等美国粮食贸易商,它们是真正的全球农业综合企业巨头。基辛格,这位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来的得意门生的新粮食外交政策第一次形成了全球性的农业市场。

接下来,基辛格把他的粮食武器对准了智利。

1973年,基辛格对智利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政变行动,而粮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右翼的智利富裕地主破坏粮食生产,使粮食进口量成倍增长,耗尽了智利的外汇储备。

这使得智利很难得到进口的粮食。接踵而至的粮食短缺使中产阶级十分不满。智利向美国请求粮食贷款,但被美国国务院拒绝。

1973年的军事政变过后,美国对智利的粮食援助直接在智利国内市场上出售。但是,剧烈的通货膨胀和购买力的下降使得出售的粮食没有惠及广大劳动群众。军方是出售粮食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粮食援助的流入缓解了军队的资金短缺,军方可以匀出一些资金来购买武器,而当时智利是美国武器的第九大进口国。

1974年,美国农业部长厄尔·布茨公开表示,“粮食是一种工具,它是美国外交谈判工具箱中的一种武器”。想必,关于“粮食权力”,关于谁是加剧全球粮食短缺的“元凶”之争,值得警醒。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美国,农业,粮食,品牌,农业部,智利,基辛格,全球,公司,开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