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绝学”甲骨文,热起来了
被很多人称为“最冷门学科”的甲骨文专业,最近不太冷。
在浙江,一位甲骨文专业的毕业生用短视频将3000多年前的文字带到了互联网上;在河南安阳,甲骨文借助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ChatGPT的时代被重新“焕活”。
安阳这座城市的血液里,似乎流淌着“文字基因”。这里是甲骨文的发源地,坐落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里更是孕育出了一个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甲骨边缘拼接,成功缀合的例子
2019年,基于前期的甲骨文大数据组建,让计算机完成拼图的任务有了可能性,这项专业术语叫“缀合”的工作交给了算法,一个星期就拼出了一百多组。去除前人已拼过的,筛选出全新的,再去寻求专家意见,大大缩减了中间的过程时间。
现在,利用初步建起的甲骨图像拼接软件,实验室已经成功缀合了39组甲骨碎片,位居全国第一。
人工智能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正越来越显现。
比如,人工智能团队DeepMind利用深度神经网络伊萨卡(Ithaca)修复古希腊铭文。伊萨卡不仅可以复原受损铭文的缺失文本,还能识别铭文原始位置、确定书写年限。团队称,伊萨卡在恢复受损文本方面的准确率达到了62%,在识别其原始位置方面的准确率达到71%,并可以将文本的日期确定在其真实日期范围的30年内。国内也有一些高校正利用神经网络、AI算法、深度学习等,来识别失传已久的西夏文。
前路漫漫,对于甲骨文研究,这个实验室想要做的还很多——他们已经开始探索生成式AI研究甲骨文语义的相关项目;他们还在建展示馆,打算将安阳民间收藏的甲骨片集中展示,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近甲骨文,了解甲骨文。
3000多岁的甲骨文始终年轻着,继续陪伴着人类见证下一个AI的时代。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甲骨文,甲骨,安阳,实验室,刘永,计算机,文字,殷墟,中国,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