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看燃油车的末日
一、展会礼品发放控制上的不专业
今年上海车展又双㕛叒爆出参展企业的负面大新闻了。
参展是企业最重要的营销活动之一,各行各业都有。一般只有几天时间的展会,仅展台租用和装展费用,少者十几万,多者数百万投入,就用这么几天时间就拆除了。因此,如果不事先精力策划,展会上用心接待客户,不仅大量营销费用白花了,而且搞不好起反作用。
一个算得上是这个车型最具创新性的地方,是它的圆形显示屏。但就是这个设计最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宝马公司无论过去多么牛,毕竟它只是一个汽车企业,不是信息领域或显示领域的领头羊。有谁见过市场上存在哪个公司的大型显示屏是圆形设计的吗?无论信息领域里的电脑、电视、智能手机,还是汽车领域里的特斯拉、比亚迪和其他的一众电动车厂家,全都采用的是经典的长方形显示屏。目前只有智能手表实在是没办法,采用的是圆形显示屏设计,但这会形成很多的技术限制。圆形显示屏的改变可不是一个小事情,你得在显示屏生产、显示软件甚至芯片上全都得另搞一套。谁来为你做生产配套?这一改变会带来无数的新问题。例如现在大量电动车厂家把显示屏越做越大,这样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成的很多软件和娱乐业资源。但圆形显示屏会使市场上已有的所有现成资源都无法直接利用。你去想象一下电视或手机的方形视频转到圆形屏幕上会是什么后果。要么是尺寸严重缩小,要么是被切掉很多内容。作者本身就是图像与视频专业出身的,我实在想不明白宝马公司是怎么考虑这些问题的。要么真是宝马公司背后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大棋,要么就是实在找不到出路,想当然地搞个噱头了事。
3.燃油车时代已经落幕
去年比亚迪停止销售燃油车消息发出后,我在文章中就说过,如果2022年还在继续销售燃油车的公司,3年内都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从今天宝马公司展出的电动概念车型来看,离证明这句话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总有人还是想为燃油车的继续存活百般地寻找借口。例如,有人认为电动车100年后也不可能取代燃油车,理由是汽油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电池,100年内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不可能达到汽油的零头。但别忘了,电动车是用“电池+电机+充电电路+电传机构”取代“发动机+齿轮箱+油箱+燃油+冷却系统+机械传动机构+排汽消音机构”。你不能只用汽油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相比,而是要进行两个动力体系间的全面比较。加满一箱汽油如果是60升,重量的确就只有40多公斤,但如果加上300-400公斤的发动机和齿轮箱,重量就会提升一个数量级,试问还有能量密度上的任何优势可言吗?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替代问题是:不要认为电动车必须在所有技术指标上全都超过燃油车,才会实现全面替代,而只要在最重要的战略性技术指标上压倒性地超过燃油车后,就可以完全替代了。这个情况在整个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历史上非常普遍。例如,晶体管替代真空管的关键就是体积、能耗和成本上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在晶体管出现之后很快就开始了全面替代真空管的历程。但在高频大功率以及噪声指标上,直到进入21世纪甚至直到今天,晶体管也没有完全超过真空管。因此在雷达、卫星通讯等领域,真空管一直使用到非常晚。另外,直到今天也还是有人采用真空管做极品级的音响。但这些有丝毫影响过半导体早已经替代真空管的大势吗?一点都没有。或许100年以后,燃油车也还是会残存一些技术指标,比发展到那个时候的电动车还要好,但这一点也不会影响电动车在最近几年内就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让一切燃油车整体陷入雪崩的大趋势。所以,不要再抱任何幻想了!
冰淇淋事件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背后所展示出来的全球燃油车企末日的景象,才是这个事件真正带给我们可以窥探全貌的“一叶落而知千秋至”。
欧洲是倡导碳减排和新能源车最积极的地方,但欧洲的车企怎么会在这个方向上行动如此之迟缓呢?如果这个事件是发生在20年前,能看出单纯事件本身道理的人,很可能会站在第三方角度主动替宝马说上几句公道话,甚至公众会反过来群起批评拍视频的人怎么能在展会上没礼貌地直接冲别人要礼品,让工作人员很为难呢?可是现在却没人有兴趣为他说什么。原因何在?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立足之本是你能顺应市场和时代的产品技术。如果离开了这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其他的就很难站住脚了。表面上看这个事件是社会大众对该公司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反映,其实真正的本质却是社会大众对一家曾经辉煌的企业,因为其产品技术的严重落伍而不再有原来的尊重与认可,与国籍和肤色并没有必然联系。
周日写完本文后,与家人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居然看到一家曾是顶尖品牌的车企刚刚大降价的车型在商场搞活动的场地上展出,不免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落寞的凄凉之感。在过去,这个是展现全球富豪们身份地位级别的品牌,何曾会出现在连任何奢侈品都不会销售的百货商场里,并且还是时不时会搞些处理降价日用品活动的地方?不久前还传出很多车企呼吁国家能延缓今年7月1日停止国6B以下燃油车上牌。一个国家政策开始执行的时间点其实是可以有一定灵活性的,具体定在哪个时间、有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只是政策讨论完了就发布并顺其自然地找个时间开始执行,但也可能会有特别的含义。如果原来定的转换时间是6月1日或4月1日,呼吁一下延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知道7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为什么要提前很早就选定在这个日子开始执行政策仔细考虑过吗?以往各个阶段的排放标准转换的执行时间,要么是选择在1月1日(这个显然是方便在不同财年进行不同的处理),要么就是刻意选择在7月1日。而选择在后面这个日子要执行的、属于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你以为还可以轻易地随便改?这就叫“真的是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