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村,能吃到正宗的东南亚美食
五一假期终于来了,你在哪?是去看人山人海,搞“特种兵式的旅行”,还是回老家,吃妈妈做的菜?或者足不出户,优哉游哉?不管在哪,假期的意义,绝对少不了一个“吃”。周刊君特别推出“五一就要吃”评论系列,小伙伴们会来讲讲,他们各自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也欢迎大家留言参与,看看哪个更馋人。
我的老家很小,小到骑一辆电动车十分钟就能逛完。我的老家也很大,身在两千多公里之外,味蕾里还是那些“异国他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这个粤东的海滨城市里,藏着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正式的说法叫华侨管理区。1952年,我国在家乡的土地上安置了一批海外归侨,是国家最早安置海外归侨的基地之一。多年来,先后接收安置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的华人华侨。
也因此,在我的老家,不需要出国,就可以打卡正宗的东南亚美食,像是印尼千层糕、印尼木薯糕、越南肠粉……此外,还有多样地道的本地小吃、美食,比如腌面、肠粉,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于我而言,每次回家,就像是开始一次“寻味之旅”。
早餐“内卷”
民以食为天,对于很多吃货来说,藏在味蕾里的记忆往往最深刻。老家的很多小吃,在我打小的时候就有了。
据了解,整个管理区占地32平方公里,分为9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1.3万人左右,我所在的是二居委,常住人口大概在7000人左右。但说起来也奇怪,虽然人并不多,但遍地都是餐饮档口。
营养美味的早餐,是一天的开始。多种门类的早餐,也是我们当地饮食的一大特色。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总是会纠结早餐要吃什么。但这种纠结,更多来自品类的丰富。即便现在,家乡的早餐也是驱动我在家早起的一个因素。
常见的有腌面、肠粉等。老家的腌面,是我美食记忆中很特别的一部分。腌面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在水里煮个几分钟,捞上来之后淋上特制的拌料,色香味便俱全了。有人说,这种腌面的做法来自归侨的客家人,也因此与传统的客家腌面不同,我喜欢品尝当中独特的咸鲜味道,有的食客也喜欢添加一些醋或辣椒,酸咸辣交加。
在这个“水果之乡”,还有口感脆甜的红心芭乐、“潮式贡品”黄皮、菠萝蜜、龙眼……
可以说,水果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家乡文化和特产的一个重要分支。每次宅家实现水果自由,像是要把火车票钱挣回来。
一直想好好介绍一下自己家乡,临了却诚惶诚恐。谈美食不是我的专业,担心自己没表达好。该如何描述它,一个舅舅问,用“地球村”或者“世界之村”是否更能吸引眼球。
对于家乡的美食,也许每个人都是各说各好。华侨是个小地方,没有那么多流量和名气,也没有所谓的传统佳肴和知名小吃,在互联网时代或许不值一提。
但我的乡愁,早已与味觉相连。每一样好吃的,对我来说都是家乡的象征。
家乡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是傍晚时分,邻里的一个大叔在家门口土路上弹着吉他,身旁还围着几个人哼唱。弦声悠悠,乡村生活,怡然而恬静。
作者:陈威敬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肠粉,华侨,美食,越南,老家,都是,印尼,糕点,水果,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