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开卷烤试,别的城市能抄明白吗?
试问,除了淄博,哪座城市、哪个景点,在爆红的时候,就已经自带负面新闻免疫体质?
虽然GDP长期排在全国前三,山东的存在感也不太强,甚至在很多人心中,山东只是个农业大省。
外省朋友老问我山东是不是农业为主的葱省?我说你知道青岛制造了全国一半的高铁动车么,他说你看高铁又长又白,一看就是照着章丘大葱设计的。
有的地域梗无所谓,大家甚至会自黑取乐,比如内蒙朋友说他们小时候都是骑马上学,我说俺们山东高中会考有一门科目是挖掘机技术。
但有的就是负面印象了,比如山东的酒文化、官本位、女性地位低等等。
这类刻板印象,解释是没用的,因为搞不清是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传播开的。想要破解,只有两种办法:要么你有个山东朋友,要么你去山东实地走一走。
问题是,之前外省的朋友,并没有一个强烈的理由,要去山东旅游。但是,淄博烧烤这次出圈,机会来了。
网友们惊喜地发现,国内竟然还有这种让人彻底放松的旅游地。有位微博网友@林哥观察 表示:说句实在话,其实大家奔赴淄博不是为了撸串,只是在世态炎凉的生活中凉透了,突然发现有一群温暖的人和一座温暖的城,他们的善良和好客暖了我们大家的心。
另一位微博网友@侠哥说 表示: 其实多数人是去就医的,它是一座能治愈当代冷漠、失信、抑郁、缺爱等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城市。
所以,任何人或者任何城市都可以打烧烤牌、火锅牌,甚至直接在当地开一家“淄博烧烤”,但你没法把淄博的政通人和搬过去,也没法像淄博一样,承载这么多吃烧烤之外的美好愿望。
如果游客在到达你店里之前,已经被拒载加价的司机、缺斤短两的商贩上了好几课,再可口的美食也很难治愈他受伤的心。
这些年国内各个网红旅游城市、景点有很多拉垮表现,淄博上下同心的超水平发挥,在同行衬托下更是耀眼。
现在全国餐饮业旅游业都在眼馋淄博,都在抄作业。见贤思齐是好事,要鼓励,只是外地未必有淄博的历史积累。
并且,淄博被放在聚光灯下,被全国人民观察监督,更加强化了当地人的自豪、自律和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竞争力。
淄博烧烤热度发展到如今,已经远远超过烧烤本身的意义了。一座城市形成共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说这是现象级文化事件一点不为过,这事都可以写进本地本省的方志了。
山东在2008年提出“好客山东”的口号,结果2015年被一只青岛大虾拍到了地上。虽然有人辩解说当事店主并非山东人,但如果当地政府监管严格,其他商户诚信经营,这种饭店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悬崖上长出歪脖子树,并非意外。
前几天网上刷成都烧烤请求一战,直接被四川人自己喷下去了。四川网友们主打一个大义灭亲,表示成都烧烤不排外,本地外地一起坑,马化腾吃了都要改名马化缘。
写到这里,我想起隔壁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一座超市提升一座城市的道德水准,搁以前我肯定以为你在逗我。但是,这样的事真实地发生了。
淄博的爆红,不只会通过溢出的客流来带动整个山东的旅游业,更是在全省全国树立一个商业和社会风气的榜样。这种溢出效应,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
后疫情时代,拉动内需和消费很关键。城市之间、景区之间比拼到最后,拼的既不是低价也不是口味,而是让宰客的商户如过街老鼠一般无法生存,让本地人外地人真正放松地游玩生活。要达到这个目标,只靠政府是做不到的。
哪个城市上上下下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哪个城市才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淄博。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淄博,山东,烧烤,都是,一座,也不,城市,商户,景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