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了父母养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有人提问说:“为啥孩子会这么配合家长,这么‘听话’?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改变?”
实际情况是,即便孩子长大后有能力去对抗家长,但他依然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重视。
有个朋友的女儿刚上初一,前几天离家出走了。起因呢,很简单的母女之间的争吵。妈妈觉得女儿不听话,在家光玩儿不学习;女儿觉得妈妈不关心她的真实想法,天天只知道说学习。
离家出走之后,妈妈着急的去找小区和道路的监控,试图找到孩子的踪迹。通过监控发现,孩子并没有走出小区。经过每栋楼地毯式搜查,终于在某栋楼的大厅角落里找到了孩子。凌晨3点,孩子正蜷缩在沙发上睡觉。
过了几天,朋友问女儿,觉得妈妈怎么样?女儿说:“我很想被你的表扬,想让你看到我的努力,但你只看到我的不好,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孩子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即便再难受,也会想得到父母的认可,想得到爱的回应。
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邪恶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证明了孩子对于父母爱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01
恒河猴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60多年前,进行了大名鼎鼎的恒河猴实验(Harlow, & Zimmermann, 1959)。
最伟大,是因为哈洛证明了“孩子对父母的爱,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本能”。这个发现影响,并改变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了无数儿童。最邪恶,是因为哈洛故意让很多刚出生的小猴子成为孤儿,严重影响了这些猴子的一生。
实验过程如下。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从它母亲身边拿走,单独放到一个笼子里进行养育。同时,在笼子里设置了两只“假猴子”来替代小猴子的母亲,一只是“铁丝母猴”,一只是“绒布母猴”。
希望大家能够给到自己孩子更多温暖的爱。
参考文献:
Harlow, H. F., & Zimmermann, R. R. (1959). Affectional response in the infant monkey: Orphaned baby monkeys develop a strong and persistent attachment to inanimate surrogate mothers. Science, 130(3373), 421-432.
Feldman, R., Weller, A., Leckman, J. F., Kuint, J., & Eidelman, A. I. (1999). The nature of the mother's tie to her infant: Maternal bonding under conditions of proximity, separation, and potential loss.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40(6), 929-939.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孩子,绒布,猴子,妈妈,小猴子,铁丝,孤儿院,实验者,家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