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红色的穿透PHP配合Redis超越极限(redis穿透php)

网络编程 红色的穿透PHP配合Redis超越极限(redis穿透php) 09-26

红色的穿透:PHP配合Redis超越极限

在现代网络应用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快速响应用户请求的应用程序通常比慢速响应的程序更受欢迎。在这个过程中,缓存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应用程序响应速度的快慢。然而,在缓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即“缓存穿透”,其会使得从应用程序去缓存数据库中取数据的过程中大量的请求落在缓存数据不存在的情况,最终造成数据库的剧烈压力。

在传统的PHP应用中,通常使用Memcached或者APC作为缓存层。然而,使用这些缓存层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比较难以控制。而Redis则以其轻量级、开源、高性能的特性,成为更加优秀且可控的缓存方案。

Redis具有以下突出的特性:

1、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库,速度快,缓存优秀

2、Redis支持主从同步,从库可以作为备用/高可用的数据复制副本。

3、Redis支持多种数据结构类型,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等。

4、Redis能够支持事务,一些持久化和原子性操作。

以上的特性,是使得Redis成为一个优秀的缓存方案的关键原因。

在PHP中使用Redis

对于PHP,使用Redis的方式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语言的。需要安装PHP Redis扩展。在Ubuntu下,使用如下命令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redis

而在CentOS下,则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yum install php-pecl-redis

另外,在PHP中使用Redis也可以通过PECL源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在PHP代码中使用Redis了。

// 连接Redis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 存储一个值

$redis->set(‘mykey’, ‘hello world’);

// 获取一个值

$value = $redis->get(‘mykey’);

echo $value;

上述代码将会创建一个连接Redis,并将连接Redis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作为参数传递到构造函数中。在创建完成连接之后,就可以像上面那样使用set()和get()命令存储和获取一个数据了。

Redis的高级特性

Redis在缓存中的典型用法是将缓存的键值对存储在Redis中,而让响应请求的程序从里面读取。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变量都是很容易被缓存的。然而,在某些场景下,一个变量可能会发生频繁变更,从而导致缓存数据的过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解决这个问题。

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通俗的讲就是一种消息算法。一个发布者发布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可以是任意类型(字符串、JSON、XML、二进制数据等),订阅者则会接收到这个消息,从而获得消息的实时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 订阅客户端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redis->subscribe(array(‘mychannel’), ‘callback’);

function callback($redis, $chan, $msg)

{

echo ‘Message:’, $msg, PHP_EOL;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使用subscribe()函数创建一个订阅者,同时订阅一个名为“mychannel”的频道。然后,我们使用回调函数callback()来处理接收到的消息。

在发布者部分,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 发送端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redis->publish(‘mychannel’, ‘hello world’);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Redis对象,并使用了publish()命令向名为“mychannel”的频道发布一条消息。

通过上述代码的演示,订阅者可以在发布者发布了一条新的消息后马上接收到消息,从而满足实时更新数据的需求。

总结

在PHP应用程序中使用Redis缓存是为了提高程序响应速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Redis不仅可以存储键值对,还可以用于发布/订阅消息,这是提高程序实时性能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对Redis的高性能、易扩展、高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在Redis缓存中使用一些高级特性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践行“红色的穿透”这个关键问题。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缓存,消息,代码,数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