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人民性”的标准是什么?
看一个企业的是否具有“人民性”,不应该单纯看所有制性质,而应看它最终为人民做出了多少贡献,解决了多少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多数民营企业从事的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民有民享的人民经济,理应是社会主义经济天然组成部分。善待民营企业,就是善待人民;善待民营企业,就是巩固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任何反对削弱民营经济的,都是违背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本文是“关于民营经济的几个关键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专题系列之二】
(一)讨论民企姓社姓资越来越脱离现实
最近关于民企姓社姓资的讨论又多起来,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已经做了很好地回答,后来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及江泽民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进一步做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又切合社会实际的阐述。
(越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社会越公平正义,人民对于经济发展的获得感越强烈,这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再次说明,看一个企业的是否具有“人民性”,不应该单纯看所有制性质,而应看最终为人民做出了多少贡献,解决了多少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多数民营企业从事的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民有民享的人民经济,而不是某个阶级私享私有、损害人民的掠夺经济,理应是社会主义经济天然组成部分。
(三)民营经济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
政治学界经常讨论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人民谋求翻身,国家争取独立过程中,社会的普遍自主选择。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整党,必然也面临实质的执政合法性考验。
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西方政党所要解决的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问题之外,作为一个全能型政党,更重要是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全球社会主义实践看确实如此,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历史合法性,并不能用来兑付现实的合法性。东欧和苏联共产党普遍因为没有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基本问题,而最终丢失了政权。
那么我们党如何基本圆满解决这个问题,获得长期执政地位的呢?历史角度看,发展民营经济无非是最主要的依靠。
从直接角度讲,上述部分所罗列的数据,无疑表明: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解决了我国新增人口的就业问题,解决了人民提升收入要求的问题,解决了人民对于生活、发展要求更细腻更高质量的问题。此外,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市场计划体制,让社会更公平、更具有流动性,这对于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也非常重要。这方面如果单靠发展国有经济是无法解决的,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到1990年代中期,容纳就业达到1.11亿,就已经到了天花板,之后普遍面临低效破产的问题,东欧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也遇到类似天花板。
间接层面来讲,民营经济贡献的源源不断的税收(仅2012至2021年之间就创造了至少81万亿税收,约占全国税收六成),支撑起国有经济改革(包括整个国企改革中,民营企业共承接了约6000万国企裁撤人员,约占国企员工的一半),促进了国有资产壮大(那些国资增长最快的地方,基本都是依赖民营经济贡献的充沛税收,去注资国企,比如深圳、广州、宁波、杭州等;民营经济落后的地方,国资增长基本停滞,比如东北三省);支撑起政府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党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越来越强大;不仅支撑起日益增加的国防经费支出,民用信息技术和制造能力提高,也大大促进军事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精端化。
所以,民营经济全方面促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是中国模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试想如果没有民营经济为党和政府分忧,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社会责任会多么重(当然民营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党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度性支持,离不开国企在基础投资领域的坚实保障)!
善待民营企业,就是善待人民;善待民营企业,就是巩固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任何反对削弱民营经济的,都是违背人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民营经济,民企,国企,贡献,都是,经济,营收,税收,社会,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