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伤人,为何一再发生?
犬的问题,本质上是管理的问题
近日,一名两岁多女孩在四川崇州被没有拴绳的犬咬伤后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新闻持续引发讨论。
在这个两分钟的视频里,一只黑色的罗威纳犬将母女二人掀翻在地,并叼着女孩在地上拖拽。女孩母亲试图挡在女孩身前,不断驱赶罗威纳犬,但后者仍然反复寻找角度上前,扑咬女孩。视频最后,一名清洁工人拿来拖把,与女孩母亲合力将罗威纳犬驱赶。女孩被咬得浑身是血,母亲搂住她无助痛哭。
此事很快引爆全网。肇事犬罗威纳犬体型中等至大型,具有强大的力量,灵活并富有耐力,在全国多个城市乃至全球多个国家都被视为烈性犬,因此被纳入“禁养犬”名单。而在这起案件中,这只罗威纳犬既无主人陪伴,也没有被犬绳拴系。
近年来,类似的犬伤人恶性事件多次见诸媒体。每一次都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犬拴绳了吗?犬主人去哪儿了?相关部门是否有负起管理的职责?相关律法本身是否需要完善,管理犬只是否有法可依?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城镇家庭宠物犬数量是5429万只,流浪犬数量高达4000万只。也就是说,当下全国犬只近1亿。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中国动物伤害救治论坛上指出,我国每年有4000万人被猫犬咬伤。而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有研究表明,动物咬伤伤害中有76%~94%是犬造成的。
在养犬规模日渐庞大、犬伤人事件屡禁不止的当下,这些追问显得更有必要。
四川崇州的狗咬女童事件,促使了人们更重视遛狗栓绳、按规定养犬的意识。图/视觉中国
重建共识
在四川崇州这一事件的发酵中,还有谣言称,是女孩先主动砸向狗腿才遭撕咬。很快,更多的网友驳斥了这个说法。
事件发生次日,一只流浪犬在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校内追赶学生,被保安驱赶致死。这一新闻同样登上了热搜。学校通报称,保安人员在驱赶处置流浪犬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当行为,已作停职处理。有评论称学校应该明确对流浪犬的处置原则,不应该让保安来承担后果;也有网友不理解“偌大的校园里,容不下一只小狗”。
近年来,每当有犬伤人的事件被曝出,便会伴随网络骂战。这种对立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从最初的对错之争,到后来的站位之争,冲突愈演愈烈。
李宏勃认为,这与两方的受害者情节相关,“一方面,不养犬的人认为自己是‘犬患’的受害者,包括不处理的犬只粪便、噪声污染、动辄惊吓到孩子的风险等;而养犬人也同样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被对方当成异端、危险分子”。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因素是,这些年里,在犬伤人事件之外,虐待犬只的事件也在不断发生,还有人将此制成视频贩卖传播,形成了黑灰产业链,刺激公众情绪。近几年致力于推动动物保护立法的钱叶芳曾对此下过一个论断,“各地犬类地方立法均以‘限养’或‘管理’为原则,尚未确立‘保护’理念,进而导致有关管理的规则形同虚设,遏制不住不文明养犬之风。”
事实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与反虐待动物相关的法律。德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其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允许对动物无正当理由地施加痛苦或损害,一般性伤害动物将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将处有期徒刑3年。法国同样规定,遗弃宠物者最高将被判处3年监禁。在意大利,犬主人虐待或遗弃宠物会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或罚款10000欧元。
养犬的问题是复杂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正如李宏勃所呼吁的,犬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和管理的问题,它不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也提供了一个改进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契机。
在此次事件发生后,钱叶芳再度表示,犬只伤人事件每年都会发生,每次都会引发一场大讨论和清理运动,但都没有吸取教训,“保护和管理并重,提高养犬门槛,严格执法,推行社区自治,才能根治”。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养犬,狂犬病,事件,疫苗,伤人,崇州,动物,西安市,主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