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写东读:外国人笔下的中国春节
编者按:
作为“百节之首”,春节之于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自喻,也往往让经历此节庆的外国人弥久难忘。在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日益频繁的时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节日在其中“迎来送往”,被看在眼中、记在纸上、留在心间——春节是世界的。
中新社“东西问”微信号特于春节期间推出“西写东读:外国人笔下的中国春节”文摘,精选四位来自不同时代的外国传教士或记者的记录,与读者共赏古今外国人在中国春节期间的所见所感。
丰收时节,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金灿灿的稻田美如画。黄河 摄
“不要紧,”我说道,“你们对我很友善,所以今晚上才请我过来吃饭——这一点重要得多。黄凯这个小主人也很懂礼貌。”
她看着孩子,脸上露出了微笑。
……
他们能够邀我一起吃饭,说明他们非常豪爽大度。他们早就知道,小孩子一看到我就会哭,这很有可能令我伤心,但他们还是向我发出了邀请。这令我想起了美国人的圣诞晚宴。我不知道,如果明知我的孩子害怕某位外国朋友或者黑人朋友,我还会不会请他到我的家里跟家人一起吃饭。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对我的孩子将会是很好的榜样,对客人则是一种重要的姿态。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这样的宴请物有所值。为我自己,也为别人,我都会这样做。
但今晚的宴请没有任何意图。冯小琴能够理解我,但这样的理解程度并不深入,她无法明白我从黄凯身上和涪陵的其他人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她和她的家人请我一起吃年饭,不是想在仇外情结上证明什么,也没有其他的任何意图。他们知道,我独自一个人在这里过节,而我又是他们的朋友。除此之外,其他的统统无关紧要。他们完全是心胸宽广的人,那是我在中国吃过的最有滋味的一顿饭。
——摘自《江城》
文字整理:李晗雪 王宗汉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中国,涪陵,春节,皇城,中国人,节日,的人,都是,欧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