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生,真的怕了樱花季
新闻资讯
吸引游客前去名校打卡参观的原因,或许只和许愿有关。(图/受访者提供)
当原本只是具有科研和教学属性的大学,被事实上贴上旅游景区的身份标签,其接待能力自然无法和大批涌入的游客数量相匹配。因此,才会有了后续在校学生的怨言以及和游客的冲突。
这种矛盾,不是一句简单的开放与否就能解决的。它关乎城市规划,关乎高校定位,关于公众对于“进校权”的理解。
今年樱花季期间,武汉大学在周末的开放限额为每日4万人,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被预约完的情况。而根据小程序“乐园时间”显示,2023年1月21日—27日,北京环球影城的日均客流量在2.4万人以上。在特定时间,武汉大学的人流量,甚至比旅游景点环球影城的还多。
因此,在师生理解游客的同时,游客在祭出“大学不是学生一个人的大学”的观点时,也应换个角度思考,大学也不是只服务于游客的景区。如果要求他人无条件让步,那么,参观著名大学的教育意义,似乎也不剩多少了。
今年是林俄肯在武汉大学的第一年,对于他来说,第一年的樱花季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很好。人的身份是流动的,大学的定位也是流动的。樱花年年开放,若干年过后,林俄肯们也将作为毕业校友、作为一名外校人员,在樱花季重回母校。
那时候的他,对于樱花季的印象会不会有所改变?而那时候的武汉大学,还会继续开放吗?
(应受访者要求,刘靖、林俄肯均为化名。)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樱花,武汉大学,游客,大学,受访者,校内,学生,黄牛,北京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