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逼近北京!中国人口第三城,要易主了?

新闻资讯 人口,成都,常住人口,省会,北京,大市,央企,城区,深圳,产业 03-22

文|凯风

人口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01

人口第三城,或将易主。

目前,全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大市,但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有且只有4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一市堪比一省的重庆,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人,即使是包含21区的主城都市区,人口也超过2000万人,说是人口第一大市并不为过。

尽管人口开始负增长,重庆仍旧断崖式领跑,而上海人口一直维持在2500万左右,而北京与成都之间,差距却在不断收窄。

日前,成都发布最新人口数据,2023年常住人口达2140.3万人,同比增长13.5万人,增量位居全国前列。

自2000年以来,成都常住人口连年保持正增长,即使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的年份也不例外,年均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广。

因此,成都人口增长的真正诀窍,不在城市扩张,而是强省会、产业西移和国家战略变迁共同带动的结果

最近几年,多数省份人口遭遇负增长,唯有省会依旧保持净流入,成都之于四川,合肥之于安徽,长沙之于湖南都是如此。

强省会,固然会虹吸省内人口,但一个强的增长极,自然也会成为吸引外出人口回流的压舱石,并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流入。

换言之,一个欠发达省份,如果连强省会都没有,全省从上到下,只会面临持续不断的人口流失。

当然,人随产业走,强省会不能包打天下,能不能形成强产业,才是关键。

随着全球地缘和竞争格局发生变迁,全球化时代遭遇逆流,而国内大循环战略横空出世,内陆地区获得了更大的战略关注度。

成都就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国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这些战略在抬升城市能级的同时,势必带动产业和人口的汇聚。

这些年,成都抓住了产业西移、陆权复兴的时代机遇,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从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强市。

根据《剑指3万亿!这个超大城市,凭什么》一文,目前,成都正在打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和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每一个产业集群都能成为人口和人才的蓄水池。

四川能守住人口基本盘,乃至问鼎中西部经济第一大省,与此不无关系。

04

谁是下一个2000万城市?

人口大盘早已见顶,全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为何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究其原因,人口争夺战从过去的来者有份,沦为零和博弈。人口仍在向大城市汇聚,而中小城市面临更大的外流压力。

目前,全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大市,其中常住人口在1500万-2000万之间的只有广州、深圳两城,均有望跻身2000万人口俱乐部。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目前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800多万、1700多万,离2000万大关只有一两百万的距离。

这还只是常住人口的概念,如果从实时人口来看,两大一线城市每天的活跃人口早已在2000万以上。

根据此前发布的数据,广东省每天实时在粤人口已达1.5亿,占全国十分之一。这里的实时人口,既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短期出差、旅游、探亲的人群。

而在去年,广州市官方曾经透露,广州是超大城市,每天实时在穗人口约2400万,规模巨大,而3年前这一口径还是2200万人。

深圳也是如此。今年年初,深圳有关方面曾透露,2023年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数据达到2163.77万,比常住人口多了近400万。

所以,广州、深圳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只是时间问题。

广深之外,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等主要城市常住人口都超过1200万人。

虽然常住人口离2000万仍旧距离甚远,但在各地的2035年人口规划中,纷纷将2000万作为实际服务人口的天花板。

所以,未来5-10年,全国诞生2个乃至更多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继续扩张,有城市人口增长,就有城市人口流失。

这一切看的不再是城市级别,而是取决于真正的竞争力。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人口,成都,北京,万人,城市,深圳,常住人口,简阳,产业,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