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中国第五次设备大更新,有何不同?

新闻资讯 政策,企业,市场,行业,产业,中国,财经,消费者,政府,资金,领域,工业,汽车,绿色,补贴,经济,重点,消费品,利用,研究院,地方,方面,方式,数字化,实验室,建议,智能化,生产力 04-21

如何防止政策不走样?

在过往技改等行动中,地方曾出现过骗取政府补贴等情况。用几万元的国产机床冒充百万元进口设备,套取大额补贴的事情曾经发生。在新一轮设备更新行动中,怎样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政策落实不走形不变样?

近期,贺圣维的服装公司每天都能接到多个与设备更新、打造智能工厂相关的电话,对方表示提供免费服务,还可以免费提供部分软硬件设施。

一家不愿具名的企业老板电话里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专门派两个工作人员配合一家企业搞智能改造,结果他们安装的设备根本不好使,对企业的智能化没有起到提升作用。“他们这种行为是否是套取政府补贴不得而知。如果我的企业真正投资了这样的设备更新项目,对企业发展不是帮助,反而是打击了。”

《财经》了解到,此前汽车、家电促消费活动中,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针对“本地造”车型、本地上牌等给予一定补贴优惠,排斥外地车企。

因而,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更新换新行动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更新、更新顺序、侧重方向,主要由市场来拍板。

此外,设备更新要从具体企业、产业的现实需求出发,既要体现更新的价值,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为了更新而更新。还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搞行政性的“更新运动”。

当前,正在进行设备更新的东诚集团正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希望能有适当补贴以及减税等方面的扶持。卢家杰表示,涉及补贴等资金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政策公平透明。

袁帅向《财经》表示,设备更新行动实施过程中,第一要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和寻租行为;第二,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第三,还要注重政策的精准和灵活性,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第四,需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政策反复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只是设备更新,在过往以旧换新行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集中在虚高标价然后再超低打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规则,部分商家“套路”营销,产品质量遭忽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等。这些问题也是当下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的担忧。消费者张坤对《财经》表示,一方面担心注册流程可能对自身信息安全不利,另一方面也担心存在隐形消费陷阱、商家套路太多。消费者孙红雨说,“希望可以简化以旧换新流程,如果是必须操作的流程应当提前明确告知。明确以旧换新活动规则,避免虚假宣传。”

对此,叶丹仆建议,政府和商家需要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机制和平台。例如,消费者通过软件等工具可以清楚了解到优惠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也建议,在以旧换新的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规范交易的规则流程。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尤其是对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方案》中强调了废旧产品设备回收,但当前中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并不完善。废旧回收整个市场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

无论是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还是废弃物循环利用,想让行动取得预期效果,都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采访的多位专家建议,政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好监督工作以及制度建设。企业要加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则需转变消费观念,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节能、高效等性能。从协同的角度看,则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

卢家杰在新厂房来回踱步,他憧憬着新厂房落地后的新景象,配套先进自动化设备上马将带来更高效、更清洁的工作环境,工人们的操作也更安全,升级后的高端产品被发送到市场每个角落。东诚集团高质量新型现代化之路已然启幕。

(应受访者请求,文中张坤、孙红雨为化名)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设备,政策,以旧换新,企业,行业,家电,财经,市场,消费者,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