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都在北京,抖音“首都”在云南
◎作者 | 竹芒
中国的首都在北京,抖音的“首都”在云南。
淄博烧烤、尔滨冰雪、天水热辣滚烫、开封媒婆说爱,一座又一座城市想红,但不是座座都能长红。
从“我是云南的”到“不会打歌学打歌”,再到充满文化表达的泼水节。或许我们已经发现,云南,已经走在了众省市的前头。
如果说抖音擅造神,那云南,无疑是当下年轻人心里永远的神。
比如表面笑嘻嘻,心里mmp;嘴上说上学真开心呀,内心B学校炸了算了。
还有打工人每天的不间歇发疯:
真的喜欢上班,低人一等又赚不到钱的感觉让自己着迷
工位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也是我,因为我裂开了
工作留到明天再做吧,运气好的话,明天死了,就不用做了
太喜欢发工资了,有种一无所有的感觉!
还有“琼瑶剧式的歇斯底里”,如果你回复稍微慢了点,他内心就会连珠发射:“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为什么又用话术敷衍我?我讨厌透了,有个发疯的猛兽在撕咬我的心,你在乎吗?你不在乎。”
但看久了我们会发现,这些“发疯文学”基本都只是网上的口嗨,你真要他面对面,他只会微笑点头:好的老师,是的老板。
可以说,当代年轻人是无比压抑又无比渴望发疯。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而最容易患上抑郁的群体来自青年。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25岁至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也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
此外还有超过700万的躁郁症患者。
前者是情绪难以抒发,后者则是双向情感障碍,有时抑郁难耐,有时又异常亢奋狂躁。
在社会资源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人们抱怨“996”,身体却越来越“007”;人们拒绝内卷,眼睛却紧盯考核;人们难以卷成“王”,却也很难再“躺下”。
身心的撕扯,对周遭世界的怀疑,让这代年轻人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
云南自带发“癫”的气质,无疑成了他们的突破口。
走进云南的地界,你不用担心发疯被人嘲笑,因为当地人比你更癫:初一打歌,初二“我没k”,初三“吃菌子”,初四泼你水,初五“摸你黑”……看他们发癫,你甚至都可以觉得自己正常了。
再加上这个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带来的多元文化碰撞,极强的包容性让你不论是吃猪肉的还是吃牛肉的都可以共聚一堂,你不论是信耶稣还是信阿拉都可以相处融洽,连宗教都和谐共处了,又怎会容忍不下几个发疯的年轻人呢?
所以明明云南也有历史中厚重的一笔:西南联大,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地雕塑”:红河哈尼梯田,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但这些形象并不常出现在我们的话题里。
因为一开始,就只是一群疯子想找一个能发疯的地方罢了。
就像演唱会经济的膨胀,去年一整年从年头火到年尾,《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较2019年增长29.30%,达到历史新高。
我们很难懂得,明明哭穷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大家还愿意拿出几千上万去抢一张演唱会的票呢?
可能正是歌手王源说的,“演唱会就像是连接现实和梦境的乌托邦”,只有在那片刻的时空里,你才可以放肆呐喊,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从不担心被嘲笑。
而云南成为抖音首都,也只是给了那些去不起线下演唱会、到不了现场“泼水”“打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蜜罐。至少,那几分钟的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云南,首都,中国,北京,泼水节,的人,我是,就像,年龄组,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