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强北做导弹的话能把价格干到多少?
前言:提前给“保密侠”们普及一个最基本的保密入门常识,“未经证实/证伪的信息毫无用处,只能增加情报识别成本。”什么意思呢?在情报学、保密斗争、隐蔽战线斗争中,获取情报不是什么难事儿,甚至绝大多数你以为保密的东西实际上是公开的。情报战付出的最大成本其实在于证实/证伪情报,而不是获取情报,海量但是未经证实/证伪的情报实际上对于情报系统是无谓的负担,徒然浪费经费。
保密是一种科学,不是拍脑袋自以为是,你咋知道我不是在逗你玩呢?
本人参加过某型最便宜的导弹的开发,对于导弹的成本构成有所了解。理论上讲导弹的类型有无数种,每一种的成本构成不一样:对空、对舰、对面、对装甲目标、对单兵、对坚固工事、对太空目标,这是以目标划分;空射、舰射、潜射、陆基、车载、单兵肩扛,这是发射平台;飞航、巡航、弹道、高超音速弹道,这是弹道类型;惯导、卫星制导、地形匹配、无线电指令、拖曳光纤/电缆、雷达、红外、激光、被动无线电反辐射、声自导,这是制导方式。
你可以拿这6:6:3:10种方式来任意排列组合,除开一些物理上不可能的组合例如单兵肩扛高超音速弹道反单兵导弹,物理上无法实现;经济上无法实现例如空射反单兵弹道导弹,成本不划算,实际上你可以有无数种导弹。
这里以成本最低、结构最简单的雷达制导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作为例子说明华强北能把这玩意儿干到多么便宜。假设该导弹射高3000米、斜向射距1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主要用于反直升机、反无人机、反超低空低速飞行的固定翼飞机,兼顾打击地面暴露无防护目标,成本会有多少呢?
这玩意儿是管制危险品,大家就不要琢磨了,反正呢,超级便宜,用于3D打印的铝合金粉末零售价是500块钱1公斤的样子,成本的话采用超低温破碎法,纯铝粉干到几十块一公斤是没问题的。
5、战斗部,用最好的连续杆钨合金战斗部,钨这玩意儿中国多得是,根据以往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400块钱一个的经验,做到500块钱一个是可以的,因为连续杆的工艺要比药型罩里的自锻成型金属体复杂一些。
6、导引头,里面最贵的是那个氮化镓收发单元,其它都是些电路板、镍氢电池、电子元件,不值钱。我国别的不多,氮化镓之类的稀土元素管够,200一个算多了。
整个工艺流程算下来,这玩意儿不算可压缩成本的话,仅仅是物料成本能够做到1000块钱到1500元之间是有可能的。算上其它的配料如硝糖燃烧剂、TNT等等,以及发射筒、发射筒雷达搜索单元、其它零配件,总共给你翻一翻,做到5000元一套没问题。
如果以系统计算,一套发射单元、5枚备弹,系统成本在10000元左右。计算可压缩成本没有意义,随着产量的提高这些成本会逐渐趋近于0,如果生产100000套这种导弹,则每套摊个1000元都有一个亿的开发预算了。但是这玩意儿的算法其实极其简单,就是一个三坐标定位/三维逼近/跟踪飞控算法,最多最多加一个假目标识别,单片机搞定不成问题。
测试成本是可压缩成本里最大的大头,主要是验证、调整算法,这个需要无线电暗室、风洞测试和实地测试,主要是调整飞控的偏置量,实现飞控与目标定位的耦合集成,给个几千万足够了。里面最贵的是风洞,但是这种低空超低空超音速风洞其实不贵,又不要高超音速,也不用高温空气,用负压/高压空气风洞都行,启动一次也就几十万的成本。
总的算下来,这样的一个型号的单兵防空导弹让华强北和湖南浏阳强强联手,借用绵阳的风洞群、某所的微波暗室,从头开发、批量生产、普遍装备,装备数量在十万套,一套5枚备弹的系统成本价可以做到两万元以内,单枚导弹成本价可以做到3000以内。也就是说只要是比大疆那种“飞行照相机”略大的无人机,拿这个打,你都不吃亏。
这就是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威力了。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成本,导弹,风洞,这是,情报,玩意儿,弹道,目标,块钱,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