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人”的野景区
中青评论
那些在网上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野景区,未必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好看、好玩,还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最近,野景区安全事故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有2名驴友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尽管此后黄岩区组织应急管理、公安、卫健、消防救援、属地政府及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等全力开展搜救工作,但2名失联驴友被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起事件中,遇难者出事的位置,属于已经废弃的景区,根本没有任何安全管理,突然遇到激流,自然容易造成悲剧。6月3日,应急管理部专门召开会议,督促地方对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纳入监管,加强安全提示和疏导。
其实,这已经不是游客在类似野景区第一次发生严重险情。此前,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小沟村曾家湾小瀑布、江苏句容伏牛山等野景区,都出现过“驴友遇险”的事故,却没能引起旅游群体的高度警惕。类似事件频频出现,其中教训不能不引起深思。
这类野景区,或者是已被废弃的景区,或者是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山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有效管理和安全保障。但是,有些旅行者就喜欢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危险越觉得刺激,不惜涉险也要到这些野景区游玩。还有一些网友去过野景区之后,在社交网站上发布所谓“攻略”,用各种美景图片吸引流量,却没有将野景区的危险性强调到位。有的人在野景区没有遇险,其实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但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对当事人来说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吃人”的野景区带来的种种问题,必须得到防范和解决。
首先,旅行者应该摆正旅行观念,特别是对野外旅行的危险性有较强的认识,充分掌握野外行走的安全知识、旅行目的地的自然条件、天气情况等,甚至要想好遇险时的安全撤退方案。比如,在石人峡野外溪流事件中,就算是专业的户外探险队员,面对湍急的河流,也不应该有“冒险通过”的侥幸心理。在一些缺乏安全保护的地方,强降雨、泥石流、滑坡等问题可能随时出现,影响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面对这类野景区,更要慎重进入,最好敬而远之,否则很容易遇到威胁生命安全的事情。
再者,虽然野景区一般没有安全管理责任部门,但从科学安全与安全防护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理当有所作为。比如,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在靠近野景区的交通要道,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驴友”做好安全防护。对一些屡次提醒仍有事故、安全问题多次发生的野景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封闭,设置安全隔离网,防止安全事故再现。
一些地方已经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解决上述问题。比如,2023年10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未开发开放区域旅游活动管理的通知》,明确强化引导人员不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游览观光,强调“若擅自进入造成破坏、纠纷、伤亡等个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该文件还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得把未开发开放区域作为旅游产品予以推介和宣传,特别是要加强对未开发开放区域、私设“景点”和“网红打卡点”等的上线审核。这也提醒人们,那些在网上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野景区,未必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好看、好玩,还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一些旅游博主在分享经历、撰写攻略时,出于保护他人的考虑,最好也不要夸大宣传危险的野景区,尽可能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