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桂林怎么样了?
未来3日,不排除上游地区大雨甚至暴雨的可能性
日前,“桂林”冲上热搜。
从6月12日20时开始,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遭受连日暴雨袭击。19日早间,桂林水文中心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19日晚间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多个区域进入紧急防汛期。据国家水利部消息,漓江桂林水文站于20日凌晨出现148.88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2.88米,相应流量638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的148.4米水位,为桂林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位、流量均为195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位。
18日起,桂林市城区出现洪水倒灌、内涝现象。19日晚,广西南溪山医院住院部积水断电,桂林火车站也因内涝而“停摆”。桂林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称,20日起未来3日,桂林全市以小雨、阵雨为主,气象条件转好,洪水风险降低,但不排除上游地区大雨甚至暴雨的可能性。目前,桂江干流上游桂林江段洪水已出峰回落。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6月20日19 时20分将桂林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
多位市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日停雨但有雷电,城区内涝正在慢慢消退。6月20日晚间,桂林火车站官方微博表示,桂林站将于6月21日6时恢复办理旅客乘降,旅客可按计划正常出行。
2024年6月19日,消防救援人员在桂林柘木镇柘木村转移被困群众。图/视觉中国
水库调度是项系统性工作
“虽然城区洪水明显减退,但救援工作压力还很大。”桂林蓝天救援队一位分队长20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城内有些小区内涝依然严重,需抽水排涝,许多低洼地区的受困居民还没有救出来,救援皮划艇等装备还不够用。另一救援队队员表示,其所在的救援小队于19日下午2点左右投入救援工作,主要响应当地居民的求救电话,19日晚几乎没有休息。有些居民已超过20小时没有进食,救援队在挨家挨户运送物资。
据国家水利部消息,漓江桂林江段18、20日产生两次洪峰,桂林水利部门调度上游青狮潭、斧子口、小溶江、川江四大水库,在两次洪峰之间进行多次蓄泄。
漓江上游四大水库中,青狮潭、小溶江、斧子口水库均为大型水库,用于拦截降雨来水,减轻防洪压力。川江水库为中型水库,以防洪和生态环境补水为主。上述水库在此次洪水事件中多次主动排洪,以应对强降雨。据广西水文中心网站发布的水情,截至20日22时,小溶江、斧子口和川江水库的水位仍居广西全境超汛限水库的前三位,这也意味着这三座水库仍承受着巨大的蓄洪压力。国家水利部初步估计,四水库共拦洪3.1亿立方米,最大削峰率45%~89%,将漓江桂林江段洪峰水位降低了1.5米左右。
在程晓陶看来,水库集中时段泄洪,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水库具有调峰错峰的防洪功能,汛期会将水位降至汛限水位,腾出防洪库容。如果洪峰接踵而来,超出水库防洪高水位,水库就必须转入保坝安全的紧急泄洪状态。那在有可靠降雨过程预报的前提下,提前泄洪是否可能?程晓陶认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水库汛期拦洪后,要将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但是在持续叠加强降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对水库调度不利的情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降雨、洪水预报水平,对于优化水库群调度功能无疑是必要的,但要完全避免水库紧急泄洪状态也不现实。贾绍凤表示,对于中小流域,总雨量预报的偏差可能性更大,假若贸然提前排水,实际降雨量却很少,那么水库的未来供水又成问题。
程晓陶指出,水库调度是个系统性工作,要考虑雨情、水情等多种因素,且河道排洪、工程防洪的能力是有限的,“洪水总要有个出口”。程晓陶认为,预警、响应、抢险、灾后重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防汛体系,对于桂林来说,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建抢修是下一步救灾重点。只要在汛期内,洪水就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一时退水而放松警惕。据国家水利部数据,20日18时桂林水文站水位回落至超警0.14米,较洪峰水位已降低2.74米。截至18时,桂江全线仍维持超警态势,预计将于22日下午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目前,漓江船舶、排筏仍保持停航状态。李飞表示,20日傍晚时分他回到阳朔,县城供电已基本恢复,手机有信号,但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信号还没有恢复。“水总是会退的。”他说。未来天气逐渐转向晴好,停滞的旅游业将逐渐恢复,按照往年经验,洪水后的桂林山水将重新变得秀美。
(文中李飞、胡广为化名)
记者:周游
编辑:杜玮
运营编辑:马晓轶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桂林,洪水,水库,漓江,水位,桂林市,洪峰,暴雨,水利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