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后阮富仲时代”的中越关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冯超】
就在紧锣密鼓筹备越共十四大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于2024年7月19日溘然长逝。
长达13年的任期内,阮富仲推行熔炉式反腐,提出“竹式外交”理念,出版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给越南人民擘画了工业化、现代化蓝图,开启了迈向“两个一百年”的新一轮征程,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把辉煌而简朴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他所钟爱的越南社会主义事业。
一列中越米轨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停靠在河口站(资料图)。新华网(刘昊亮 摄)
历史上不管是文化还是政治上,中越本同属一家。如今,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越两国政府实现冰释前嫌、历史和解、还原本真以及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越南对华态度显示出在政治和经济上时而依赖时而拒斥的双重复杂心态,但中越合作的基本面没有变,越南对华依存度高的基本面也没有变。
尽管中越两国比邻而居,但越南民众对华心态极为复杂:既有对中国经济文化的依赖认同需求,又存在对中国影响力的潜在猜忌和警惕。因此,总有一种隐形力量冥冥中暗示局内人,让他们清醒认识到在现有国际格局下,中越关系既不可能回到“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期,也不可能倒退至兵戎相见的冲突期;而是保持在双边关系正常化以来相互尊重、独立自主、不受制于第三方、既有常态合作又有利益权衡的稳定发展期。
目前中越两国都在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道路上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如果以今情测古意成立的话,越南通过中国认识另外一个自我,中国也可以在越南身上找到原来属于自我的一部分。在唱衰论和捧杀论相互交织的干扰声中,中国和越南仍旧毅然地沿着自己开拓的发展之路寻求国家成长和壮大。
中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都在推进各自改革和革新开放事业。中越两党两国都共同担负着加强党建、建设现代化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对越南更有借鉴意义。中国有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越南也说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越南在RCEP、CPTPP、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澜湄合作等地区框架下抱团发展,中越两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中越合作的基本面良好,前景光明,双方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新冠疫情冲击后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越国际合作如何突破大国博弈下东亚供应链、价值链的再整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后疫情时代如何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国家合作间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外交利益和文化利益相互平衡,将地区普遍存在的价值认同融合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因素,将其塑造成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资源。
目前,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诠释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伴不结盟的新中国外交理念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亟待深入推进,让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蓝图从政策层面走入学术层面,最终进入官方文件,并通过落地项目,惠及两国人民。中越命运共同体必然成为不结盟、不依附也不针对第三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版。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越南,中越,两国,中国,越共,共同体,命运,关系,国家,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