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集卡”遭诈骗!妈妈账户2小时竟被转账50次,损失14.3万
和80后、90后集球星卡、英雄卡一样,现在中小学生也流行“集卡”,他们最喜欢的卡牌人物是著名动画IP“奥特曼”和“小马宝莉”。
“免费送卡牌”骗局
本质上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孩子版”
除免费送卡牌,免费送游戏皮肤也成了骗子骗孩子的噱头。其实这些都是骗子的引流手段。这类骗局本质上属于冒充公检法诈骗“孩子版”,主要有三步:
广告引流
犯罪分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获取信息
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
这些案例中,骗子诱导孩子转账用的是家长手机,很多家长在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上没有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
1、家长要多给小朋友普及学习反诈知识,反诈应该从“娃娃抓起”,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家长们也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相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一旦有网友交流涉及金钱时,一定要告知家长。
3、最关键的是,家长们要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做好支付安全设置,防止孩子未经允许使用家长手机转账付款。建议平时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如果孩子来找你拿手机,要多问一句,如果孩子拿着手机对着你,要小心孩子被骗子诱导找你刷脸支付。
如收到疑似诈骗的信息,可咨询反诈专线96110,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杭公宣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小金,孩子,手机,卡片,被骗,家长,账号,卡牌,客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