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完成换囚,美媒又开始炒作:这会鼓励俄罗斯抓更多美国人
【文/ 阮佳琪】
当地时间8月1日,欧美多国与俄罗斯完成了“冷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换囚行动”,四名美国公民从俄罗斯获释回国。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为获释人员接机,并称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囚犯交换行动之一。
亲人团圆了,拜登也赶在卸任前取得了一项重大外交成就,顺便还助推了一把哈里斯的大选。皆大欢喜之时,美媒《纽约时报》泼了盆冷水。
其2日发布的一篇评论文称,虽然无论是美国现任还是前任官员,都不愿意批评某次具体的换囚行动,但他们越来越担心一个所谓“人质外交”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在他们看来,这些获释的美国公民都是“被诬告入狱”,换囚行动若形成趋势会鼓励外国政府,尤其是敌对国家,抓捕更多“无辜”的美国人,将他们作为政治棋子,用以勒索美国交换那些被西方国家定罪为“黑客、间谍和杀手”的人。
但这些美国专家也无奈承认,除了换囚交易,几乎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解决方案。一些人甚至还在考虑呼吁美国政府宣布,若有美国公民无视政府发出的关于访问俄罗斯、伊朗、朝鲜等高风险国家的警告,华盛顿不会为他们的被捕进行谈判交易。
美国篮球运动员布兰妮·格林娜和俄罗斯商人维克多·布特。
共和党方面很快借此次换囚对拜登政府发难。据《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周四,美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警告称,为了阻止俄罗斯、伊朗和其他敌对国家进一步“劫持人质”,政府应采取新的强有力的威慑行动,否则“人质外交的成本将继续上升”。声明还抨击称,“用俄罗斯重刑犯换取无辜的美国人,对阻止普京应受谴责的行为毫无帮助”。
尽管担任总统时也曾与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等交换过至少四次囚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仍迅速发声,嘲讽拜登向普京“支付了过高的代价”,开创了一个“糟糕先例”。
《纽约时报》提到,此次换囚耗时数月,部分原因也与德国方面有类似看法有关。CNN早前称,有白宫官员透露,哈里斯在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曾在私人会晤中就释放在德国被终生监禁的克拉西科夫,向德国总理朔尔茨施压。
对于这样的担忧,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四在简报会介绍情况时声称,“每次我们在考虑这些交换中涉及的艰难决定时,我们都会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为了确保无辜的美国人获释,遣返一名被定罪的罪犯是困难的。”
不过他也表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更多的美国人因换囚行动被抓捕。
在谈到囚犯交换的普遍趋势时,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前副助理司法部长亚当·希基也说:“我担心这会给其他国家绑架美国人的动机……我不明白这怎么不会导致外国政府绑架行为的升级或增加。”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换囚以外,确实很难找到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纽约时报》称这名前联邦检察官提出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建议:“在某些时候,美国政府必须说,‘作为美国人,世界上有些地方你不能去——如果你去了,我们也帮不了你’。”
另一名曾参与过被押美国公民案件的前联邦检察官瑞安·法伊希,虽然认为“换囚行动会导致更多美国公民被捕”的说法过于简单化,但他也赞同希基的提议,呼吁加强有关旅行风险的公众教育,并采取有效方式惩罚“任何想通过劫持人质来推行外交政策的国家”。
而在吉尔伯特看来,虽然换囚往往会遭到批评,但事实证明,这样的交易其实在政治上很受欢迎。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其政治形象都受益于那些获释人员和家人们团圆的画面,以及关于领导层如何与他国达成协议的夸夸其谈中。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美国,俄罗斯,囚犯,美国人,格林,伊朗,纽约时报,政府,美国政府,美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