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网红企业大裁员,锅不能甩给“消费降级”

新闻资讯 产品,奢侈品,市场,科技,企业,传统,互联网,品牌,定位,规模,制造业,营收,思维,部门,上市,投资者,急功近利,差钱,概念,跑步,网红,高端,焦下,赛道,效应,高科技,代工,优势 08-22

图/视频截图

图/视频截图

为了跑步IPO走捷径,巨额的营销费用挤占了科技研发或其他产品开发的费用,却没有带来企业硬实力的提升。蕉下至今都没有自建工厂,完全靠代工厂做产品。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蕉下甚至没有专属代工。

初创的制造业企业靠代工起家,可以理解。但是,做成了偌大的品牌,行业头部的营收规模,产品线上还是个发代工单子的,未免儿戏了一点。

靠巨额营销费用快速扩大营收规模的极限操作,很明显是借鉴了互联网思维。然而,蕉下做的并不是互联网生意,而是传统消费品升级的制造业。

两种产业的规模效应不可同日而语。传统制造业有限的规模效应,强行套用互联网思维,纯属“东施效颦”的臆想。

更致命的是,互联网思维的“成瘾性”很强。被滥用到传统制造业中,就成了烧钱烧到死的致命“成瘾”。巨额营销费用,烧出来的是巨亏。

2021年是跨越20亿营收大关的蕉下看似风头无两,但是亏损高达54.73亿元。1亿美元估值勉强挤近独角兽行列的身板,能经得起这样亏?次年申请上市时估值被拉高到30亿美元,真当港股投资者看不懂财务报表吗?

2022年的IPO一脚踢在了铁板上,抑或是没疼醒,又或是巨额营销的依赖性太强,蕉下的公关团队、营销团队连放大招。又是李佳琦、罗永浩的顶流主播,又是周杰伦、杨幂的顶配代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打折、线下关店。这得亏到什么程度?

强到过头的营销线,和羸弱不堪的产品线,是企业经营的死亡交叉。随之而来的大幅裁员、大举调整部门自救,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04

蕉下的高开低走,是“消费升级”的风口吹出来的抛物线,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营销轻市场、跑步上市急功近利、滥用互联网思维等等病根,绝非蕉下独有。

与蕉下同时代的很多“消费升级”企业,今天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不可否认,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确是造成这些企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

但是,这些企业的先天不足、内在缺陷,也不能因为“宏观不好”、“大环境不行”而忽视。该反思的要反思,能改正的要改正。而不是一味自艾自怨、怨天尤人。

中国“不差钱”的时间不长,企业经营者、市场投资者打“顺风局”的经验有限,“付学费”也在所难免。既然已经付了学费,那么就要汲取教训。

亡羊补牢,才能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防晒,互联网,奢侈品,户外,亿元,科技,产品,的是,传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