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碧桂园富力伤透了心!“化工大王”张国荣退出房地产
徐凡淋丨文
在碧桂园、富力等企业身上“栽了跟头”的建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滔集团”)宣布将退出内地房地产市场。
8月26日,建滔集团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实现营业额204.1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9%。其中,覆铜面板、印刷线路板、化工产品3个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4.6%、28.5%和29.9%,合计达93%。
建滔集团2024上半年收入最不理想的是房地产业务,销售营业额下降了43%,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至9.2亿港元,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租金收入,录得7.29亿港元。对比高峰期的2020年,建滔集团房地产收入曾达83.3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9%。
面对房地产营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表示,集团将会退出内地商品房市场,将重心转向投资性资产,如果未来发现有机会,会在香港及内地购买收租物业。
过去,建滔集团不单自己操刀开发住宅项目,同时也投资了内地一些主要的开发商债券,如于2021年通过子公司永恒信贷(Ever Credit Limited),向碧桂园提供本金18.8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利率8.5%,本息原定于2023年12月偿还。因碧桂园未能如期兑现,2024年向香港高等法院对碧桂园提出清盘申请,截至目前,双方仍在博弈之中。
山海新财经就是否退出内地房地产一事致电建滔集团华东地产部,相关人员表示,的确正在撤离,也不再开发、投资房地产项目。
“化工大王”张国荣
公开资料显示,建滔集团1988年以印刷线路板的基础材料覆铜面板起家,公司199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同年分拆铜箔业务在新加坡上市,是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商之一,中国印刷线路板制造商、化工产品龙头供应商之一。
今年69岁的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在业内有着“化工大王”“铜箔大王”的美称。2023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布2023年授勋名单,张国荣位列10位金紫荆勋章获得者之一。
他出生于深圳,年少时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就去了香港一家小工厂打工,因年少无知,差点被老板辞掉。
“当时没办法,只好诚心恳求老板,希望他不要把我辞退。经过这次经验,我明白到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是很幸运的,所以我往后的工作都十分努力去做。”张国荣向媒体讲述那段经历时表示,当时一度害怕失业,感到不知所措。
后来,张国荣“跳槽”去了美资公司3M(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名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从仓务员到信差,再到销售员。
“3M是一家百年大公司,制度性很强,经常被人责骂,但从中学到了什么是现代化管理,获益颇丰。”张国荣说,在3M公司的日子,为日后干一番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后,有着敏锐商业头脑的张国荣发现,从广州买工业盐是1美元/公斤,从美国进口则需10美元/公斤,面对巨大价差,他毅然决定放弃安稳工作,开始自主创业,从广州买工业盐到香港转售,成功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与人合伙在香港设厂生产覆铜板。
1988年,张国荣在深圳设厂生产覆铜面板;1993年,建滔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公司发展如火如荼。有了资金的张国荣,先后在广东清远、佛岗、连州等地投资建设了建滔循环经济工业园,随着建滔化工、建滔实业、忠信电子材料、暖芯技术、科惠电路、积层板、建滔铜箔、建滔玻璃纤维等20多家工厂(公司)的建立,使他奠定了行业 “化工大王”的龙头地位。
有着“化工大王”“铜箔大王”称号的张国荣,还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建滔集团共拥有4家上市公司。1993年,建滔集团在港交所上市;1999年12月,建滔集团成功分拆其子公司建滔铜箔,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12月,建滔成功收购上市公司依利安达,进入印刷线路板领域;2006年,建滔集团又成功分拆其覆铜面板业务,建滔积层板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009年,在房地产市场如日中天之时,张国荣在集团成立房地产事业部,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15年来,先后落子住宅、商办、购物中心与酒店,形成了商办系“建滔广场”、住宅系“裕花园”等产品线。
住宅开发方面,建滔地产在苏州昆山和上海,开发有上海裕花园、张浦裕花园、裕园、升悦居、千灯裕花园、花桥裕花园、滨江裕花园、裕景园、观源河畔、朗峰、花溪公馆等项目。
2014年,张国荣将用仅100万元拿地的深圳旧厂房,以20亿元的价格卖给某头部房企(恒大),此笔“一本万利”的生意为业内津津乐道,也让张国荣尝到了投资地产的甜头。
建滔集团官网显示,建滔地产开发住宅及商用物业总建筑面积超60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香港、上海、苏州、广州等城市。拿地方式较为保守,均以招拍挂为主,拿地与建设一直都是利用自有资金。
2020年高峰期,建滔集团房地产业务收入83.3亿港元,90%来自住宅项目,占集团总收入的19%。
“我们做实业的,每年有几十亿元的现金流,最多花三分之一用于投资,三分之二花不掉。做地产没有技术问题,我们可以花钱请最好的设计师,请专业人员做策划。”建滔地产部一位高管曾解释涉足地产行业的原因。
地产投资的失利
在房地产领域尝到甜头的建滔集团,不仅开发住宅项目,张国荣与内地房企也往来密切,投资了大量内地房企的股票和债券,并向他们直接提供贷款。
2018年起,建滔集团多次购买富力地产美元债,在后者进行了境外债重组后,建滔集团持有富力地产总金额22.83亿港元的债券。
其中,利率7.5%的A组债券7.88亿港元;利率9%的B组债券10.27亿港元;利率4.2%的C组债券4.69亿港元。截至2023年末,这些债券已产生公平值亏损21.67亿港元。
另一方面,2021年12月,建滔集团旗下的永恒信贷向碧桂园提供了一笔18.8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双方约定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利率8.5%),并在2023年12月偿还最后一期款项。
2023年8月20日,碧桂园债务危机爆发,曾宣布以“债转股”的形式,抵消了建滔集团部分本金,涉及债务2.7亿港元,但后续相关还款承诺未能如期履约。
两个月后,2023年10月,碧桂园官方发布违约。同日,建滔集团发布公告称,碧桂园未能根据融资协议偿还15.98亿港元,向碧桂园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受此影响,建滔集团2023年就该借款作出信贷亏损拨备8.94亿港元。
今年2月19日,建滔集团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3年录得纯利润不少于20.2亿港元,同比下降不多于45%。
对于纯利下降的原因,建滔集团方面表示,一是集团覆铜面板产品及化工产品的市场销售单价下跌;二是对向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借款作出信贷亏本拨备;三是对所持有位于华东地区未售住宅物业作出减持亏损拨备。
碧桂园流动性危机,以债转股形式,抵减其中2.7亿元港元本金后,就未再还剩余借款。张国荣催债未果,以清盘呈请方式向碧桂园施压。
今年2月,永恒信贷就此事向香港高等法院对碧桂园提出清盘申请。对于建滔集团的清盘申请,碧桂园迅速做出了反应称:“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积极妥善抗辩应对。”
碧桂园方面表示,单一债权人的激进行动不会对碧桂园保交楼,正常经营以及境外债务重组产生重大影响,已与境外主要债权人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境外债整体重组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清盘是各方皆输的结果。
目前,双方就此事仍在博弈之中。
对此,张国荣曾表示,对碧桂园仍有信心,对其未来偿还债务方案持开放态度,身为上市公司董事有责任追讨,向股东交待。
实际上,投资富力地产“栽了跟头”又“踩雷”碧桂园的建滔集团,早已逐渐收缩房地产业务,2018年土地拍卖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后,就再也没有拿地。
2023年,建滔地产房地产收缩至27.5亿港元,其中住宅销售收入只有12.8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收缩,房地产营业收入仅9.2亿港元,大部分来自租金收入。
目前,建滔集团仍有一些存量项目在建和销售,住宅主要有昆山菁庭、浦岸花园,两个项目剩余货值约30亿元。据了解,这两个项目正在加速销售中,去化较为艰难。商业项目还有在建的建滔前海大厦与昆山中心,这两个项目投资多年还未完工,主要为自持与收租。
张国荣最新表示,要退出内地房地产市场,将重心转向收租物业,也正基于此考虑。
随着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房地产开发的利润更加微薄,市场尚未恢复,曾经带有投资性跨界地产开发的企业,如美的置业、冠城大通、格力地产、建滔地产等陆续退出房地产行业,也许这只是开端。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集团,港元,碧桂园,地产,住宅,铜箔,债券,房地产,项目,内地,大王,香港,亿元,花园,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