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特训机构乱象:“特训营”成“暴力营”,反而加深孩子叛逆抵触
近日,河南中牟县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两条新闻报道登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此前有家长发文称,14岁的女儿小玲(化名)在河南中牟柯贞素质教育学校训练期间,遭遇教官体罚。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又有学生家长向媒体透露,儿子马某在同一公司训练时被打,甚至遭遇教官强制猥亵,并表示已经报案。
9月4日,据“中牟发布”官方微博消息,经查,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靳某利用教官身份猥亵学员。目前,涉嫌猥亵的靳某和涉嫌体罚小玲的教官吴某两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已关停,正在依法取缔。中牟县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被曝光的这家“柯贞素质教育学校”和市面上众多出问题的青少年特训机构一样,它们虽然名称不一,有的取名“戒网瘾”,有的取名“行为矫正”,却都爆出针对未成年学员的侵害事件,已有多名教官受到处理。为何以“矫正问题”为目的特训机构,却频频爆出此类丑闻?
四川新巴蜀特训营的学员称这个伤痕系被教官强制体罚时导致的。 上游新闻资料图
今年8月,四川新巴蜀特训营学校工作人员存在冒充民警、殴打学生等情况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成都一特训学校被曝殴打学生冒充民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据媒体报道,多名学员向媒体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表示在这个机构里被欺凌、殴打是常态,存在如被逼吃潲水馒头、一人犯错全班受罚、背着“铁书包”绕操场跑圈、大龄学员欺凌新学员与小学员等情况。2023年11月,小甲(化名)因自闭、厌学被父母送到这里。“被教官押进去,先是没收手机以及身上的坚硬物品,然后被带到二楼的心理咨询室,拍视频让我说我错了,然后发给父母。”小甲回忆,当时自己想要抢手机结果被教官打了。
“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违法行为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或厌学等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力和焦虑,于是寄希望于外力干预;有些家长迷信“棍棒出孝子”,忽视教育的本质是理解、关爱和引导;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或拒绝承认,孩子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因果关系。把孩子的所有问题归结于“不听话”的家长,与宣称能让孩子迅速“听话”的特训营就这么“不谋而合”了。
有媒体评论指出,某些机构打着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旗号,却让孩子们在这里遭受辱骂、殴打、虐待等非人折磨,所谓的青少年“特训营”俨然成了“暴力营”,不仅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还对社会稳定形成了强烈冲击。有专家指出,这类“行为习惯矫正”,不仅无法让孩子们改掉不良习惯,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和抵触。一边宣称“正规化辅导”,一边却通过对学员实施暴力达到“教化”效果,如此做法的违法性质不言自明。
显然,对于类似青少年“特训营”的机构,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监管和规范。教育不是一项商业项目,而是关乎青少年未来的责任,要及时严肃查处以“教育为名实施暴力矫正”的违法行为,加强审核把关和日常巡查,确保青少年在安全和尊重的环境中获得教育。一旦发现机构存在辱骂、殴打、虐待等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严惩,以儆效尤,不能让所谓的“特训营”成为“暴力营”。
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除了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坚决取缔违规机构,严格准入门槛,实现充分透明的过程监督之外,更需全社会纠正错误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们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是,这必然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教育从来没有捷径,从这个角度说,真正需要培训的恰恰是那些家长们。
上游新闻记者 徐远哲 部分资料综合自中新网、光明网、潇湘晨报、华声在线、潮新闻、九派新闻、新京报、现代快报等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教官,青少年,机构,学校,学员,中牟,女儿,中牟县,父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