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1元买4000份科普文案,1万元请三甲医院医生代言,还能相信“白大褂”吗

新闻资讯 医生,视频,平台,白大褂,社交,医院,账号,产品,机构,头衔,代言,记者,内容,加号,医疗,部分,病人,领域,市场,粉丝,化名,人员,医疗器械,广告,问题,音乐,建议,公平,互联网 10-16

“文案”中的一个故事

“文案”中的一个故事

与之类似,MCN等中介机构介入的“白大褂”短视频套路也很深。

“不仅有剧情套路,MCN等机构还会根据医生特点进行包装拍摄。”通过MCN与部分医生合作的某医疗器械市场人员齐心(化名)承认,有些“套路”其实已经被主管部门、媒体曝光,比如“来自偏远地区的病人,口音浓重,但医生耐心周到,主动放弃休息,加号治疗”是典型套路之一。

齐心说,这类短视频在宣扬医生“热心助人”的同时,其实是通过各种细节暗示观看者,可以通过页面相关链接,直接选择该医生的线上问诊及预约挂号等服务,从而避免现场加号。如果观看者真的选择了线上问诊,会发现除了是有偿服务外,接诊者往往不是医生本人,而是自称“医生助理”,真假难辨。至于线上预约挂号,预约的也不是医生最常坐诊的医院,而可能是其多点执业的诊疗机构乃至“走穴”的社会机构。

还有的“剧本”反其道而行之,塑造出“严肃顶真,不愿加号”的医生形象。比如,有的医生在短视频中对申请加号的病人说“不”:“我给你加号,是对其他排队病人的不公平;我照顾你,谁照顾他们”。可是,该医生话锋一转,表示能通过“小助手”等帮助患者“预约挂号”,“你要加号,联系我的助手”。此时,短视频平台或短视频中同样出现了“添加该医生助手”或“加入医生社群”提示。在联系助手后,仍旧被引导至线上问诊平台或被建议前往“医生同样坐诊的**医院或**机构”。

可见,不论是“允许加号”还是“不允许加号”,这类“剧情”的结果都是引导观看者选择线上问诊或“医生”有意指向的医院或诊疗机构。

“归根结底,部分‘白大褂’拍短视频的目的不是科普,而是引流带货。有的是具体的产品,有的可能是医疗服务,视频拍摄剪辑者正是产品或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或者企业委托的MCN等机构。至于推荐的产品和服务是否靠谱,通过视频很难判断。在行业里,与这类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投诉纠纷并不罕见。”胡融婉转地表示,“有些同行的医疗水平大家心知肚明,但大家是同行,有的还是同事,不太方便直接指出。”

叫停“白大褂”造假,还需多管齐下

调查还发现,要治理“白大褂”假科普、真带货的问题,仅从审核“白大褂”的身份出发,已经远远不够。“白大褂”的身份、他们介绍的内容、他们背后的MCN等中介机构、以及他们带货引流的服务和商品,都应纳入管理。其中,管理方除了平台,还包括“白大褂”的工作单位、

相关产品或服务的监管部门等。

比如,南方某市公立医院医生刘某(化名)是多个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其账号发布了大量医疗科普短视频。刘医生在视频中和蔼可亲,娓娓道来,积累了数十万粉丝。当粉丝需要个性化咨询时,会被邀请加入他的粉丝群,由其助理帮忙回答。记者在粉丝群看到,有粉丝询问,为什么最近刘医生的门诊号显示为“停诊”,助理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引导粉丝添加微信号。在微信中,助理说,如果有面诊需求,可以帮忙预约某民营诊疗机构,刘医生也在该机构坐诊。

可记者求证发现,之所以刘医生工作的公立医院不再有他的挂号信息,是因为刘医生已经被停诊。停诊的理由恰恰是刘医生在转诊及治疗中引发大量投诉。然而,粉丝并不知道这份处罚决定,出具处罚决定的医院也没有叫停刘医生在社交平台通过短视频、粉丝群、助手等继续引流、诊疗的行为。

由此可见,拥有真实医生身份的“白大褂”在社交平台上说什么、做什么,其所在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管理职责。记者了解到,很多医疗机构对医生“多点执业”、开设社交平台账号等行为采取备案制,只有完成备案的医生,才能前往其他机构坐诊或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科普宣传。不过,相关医生在社交平台上说什么、做什么,医疗机构的约束并不多。这就出现了部分已经被停诊的医生仍旧通过社交平台招揽病人、儿科医生兜售妇科产品,以及“医生出借头衔、肖像做代言”等现象。

事实上,为了杜绝真“白大褂”违规带货、引流,有的医院已经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院内人员未经授权不得以医院或院内部门、单位名义申报、运营各类自媒体,授权后开设的账号也不得委托任何第三方代运营,目的是将“白大褂”的社交账号内容从源头管起来。

至于社交平台的责任,对“白大褂”的身份进行验证只是第一步,日常工作中也得加强对“白大褂”所作所为的动态巡查和监管。目前,部分平台只是停留在“打标签”的阶段,通过标签提醒观看者“医疗科普,若有身体不适,建议线下就诊”,却缺乏对应的下架、封号举措。

更耐人寻味的是,部分“白大褂”账号所链接的线上问诊服务,本身就是由该社交平台提供或投资开发的。这意味着,社交平台在“白大褂”科普上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呢?这一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关注。

最后,监管部门对“白大褂”推荐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加大力度。去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所以,短视频里“白大褂”嘴里的、手上的产品,本身就不应该出现在社交平台上。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医生,白大褂,视频,加号,社交,医院,平台,账号,头衔,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