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按摩也要实名监控?警惕过度管理的冲动
作者|赵宏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近日,广西南宁发布《南宁市特种行业治安管理规定》。该《规定》首次将按摩服务业列入南宁市特种行业管理范畴,并要求经营者对凌晨2时至8时在场所内接受服务的人员,应当如实登记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信息;同时,强调经营者应当根据治安管理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这则《规定》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按摩也需实名登记,是否违反了隐私保护?南宁市可说是第一个将按摩服务业列入特种行业范畴的,此类立法是否会产生示范效应,以至此后公众享受按摩服务都需要进行实名登记且有监控监督?
此外,如果作为个人信息收集者的按摩服务行业在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时,未履行诸如合法使用、安全保存、及时删除等义务,就一定会给公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名誉荣誉带来极大影响。此类监控视频若被随意披露、恶意渲染甚至非法使用,也大概率会使公众有被污名化的潜在风险。
所以,在未考虑按摩服务业是否能承担起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也未考虑公安机关是否能对按摩服务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贸然允许此类行业广泛地收集个人信息,本身也是危险的。
据说,迄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按摩消费市场。在过去几年,即使经济处于下行,但按摩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仍旧很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当然也会带来行政监管的难题,尤其是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监管疏漏进行涉黄涉赌等违法犯罪活动。
但是,监管需求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就可以滥用实名制的管理方式以逃避自身的监管职责,更不意味着实名登记可以时时成为行政机关的首要选择。
除了可能带来的个人信息被违法泄露、滥用的风险外,实名管理本身也内含着有关部门对于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过度管控的冲动,寓意着在面对复杂社会治理问题时,有关部门更愿意选择实名登记这种简单粗暴的规制方式。
实名制所带来的,可能会有行政管理的便利,但也一定会有个人自由的压缩。所以,凌晨按摩需实名登记的立法所引发的深思,不仅是此类行业究竟应如何有效且合理管理的问题,还有行政机关如何自我抑制随意使用实名制管理的冲动。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特种行业,南宁市,治安管理,公安机关,个人信息,服务业,行业,此类,法规,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