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给“英国病”起了很多名字,就是不敢说出“新自由主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文少卿】
在一艘傲立于波涛之中、令人畏惧的巨轮上,船长坚定地站在舵位上,声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尽管水已经慢慢涌入了轮机舱。“全体人员各就各位!”他高声命令,船员们匆忙用木桶向外舀水。然而,不论他们多么卖力,水位依旧不断攀升,已经漫过人们的膝盖,船首也开始倾斜。
对此,乘客们却反应不一:有人依旧悠然地在甲板上品茶,仿佛对眼前的危机视若无睹;而另一些人则急切地寻找救生衣,翘首期盼着弃船的号令。
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眼熟?但我描述的不是《泰坦尼克号》,而是今天的英国。
如果你愿意,就叫它“不列颠尼亚”号吧——这是一艘建立在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全球贸易和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巨轮。它的风帆曾迎风高扬,在工业革命与殖民财富的推动下,领先世界。然而,正如任何历经沧桑的船只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列颠尼亚”号也开始显露疲态,船身渐渐出现了裂痕。或许它已不再如昔日般光彩夺目、不可一世,但它仍旧是一艘能够航行的船,对吧?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如今,我们目睹的不是这艘船优雅老去的景象,而是它缓慢而滑稽的沉没。长期以来,这艘船一直用财政“胶带”勉强维持着,而现在,这些临时的补丁已经无济于事。
英国财政部正支付数十亿英镑来弥补量化宽松带来的损失
“一切都很好!”
在这片混乱之中,船长依旧乐观。“一切都很好!”他一面宣称,一面重新排列甲板上的椅子,轻快地吹着口哨,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冰冷的海水正拍打着他的靴子。而对于普通的英国人——船上的乘客来说,他们不得不自谋生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英镑一点点沉入无底的深渊。
当然,仍有许多人怀抱希望。人们容易相信,局势是可以挽回的——凭借英国人的勇气与决心,国家定能度过这场债务危机。毕竟,从二战后的黑暗日子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英国总能在逆境中顽强前行。
然而,这一次的感觉不同。
因为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全球经济动荡等外部因素,也不仅仅是英国脱欧的后果,而是触及到了“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弱点”,这些问题被忽视或管理不当的时间太久了。正如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所评论的那样:“尽管今天的保守党领导人将英国沦为‘欧洲病夫’归咎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但这实际上是深刻的、几乎是哲学层面的功能障碍和政府疏忽的结果。”
事实上,英国之所以陷入今日的困境,是因为历届政府在财政责任上玩弄了太多花招。无论是不计后果的紧缩政策,还是天真地认为脱离欧盟将带来新的经济繁荣,真相是,英国领导人一再选择短期的政治利益,而非长远的经济规划。现在,清算的日子终于到来。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财政改革——通过征税和削减债务来缓解债务压力。然而,这种想法如同试图通过重新安排甲板上的椅子(或议会中的席位)来拯救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一样,显得不切实际。诚然,可以增加一些税收,也可以削减某些领域的公共支出,但这些措施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一个承诺超出其兑现能力的国家,如今正面临着这些承诺带来的后果。
“公共服务的结构性不足源于英国政治中的一个尴尬事实:我们希望支付美国水平的税,却期待享受欧洲标准的服务。”英国智库社会市场基金会主任詹姆斯·柯尔库普直言不讳地指出。
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宣布英国已经“破产和支离破碎”,公共财政中存在“200亿英镑的漏洞”。目前尚不清楚工党将如何填补这一缺口。该党在竞选期间承诺不对“劳动人民”增税,即不会提高所得税、国民保险、社会保障税、增值税和公司税的税率,但这些税种加起来占据了英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二。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显然不会屙金溺银,那么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私有化是否可行?将英国剩下的公共资产出售给出价最高者,然后寄希望于最好的结果?
这种方法其实已经尝试过,效果喜忧参半。英国的许多公共服务——如自来水、铁路、能源——被私有化后,结果往往是消费者成本增加,服务质量下降。认为出售更多公共资产能够奇迹般地解决国家债务危机,不过是痴人说梦。充其量,这只会是权宜之计,是勉强维系“不列颠尼亚”号不散架的胶带。
最坏的情况下,这将使英国变得更加脆弱,基本服务要么变得负担不起,要么落入只追求利润而非公共利益的私人利益集团手中。更何况,可供出售的资产已经所剩无几——除非是将白金汉宫租给Airbnb,或将大本钟的钟声卖给Spotify。
另一种思路是从内部着手改革——专注于产业政策、教育和技能培训,以促进生产力和创新。至少,这看起来是一个理智的选择。但这种长期战略的问题在于,它们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坦率地说,英国现在急需帮助。在生活成本危机中挣扎的人们无法等待长达十年的工业复兴来拯救他们于经济绝望之中。他们需要的是即时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遥远的承诺。
2024年第一季度,英国的GDP增长率仅为0.6%。
英国的经济困境不是靠单一政策或速效解决方案就能解决的。这个国家需要的是彻底的变革——重新思考其经济模式、治理方式以及与全球经济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一场全国性的讨论,探讨英国在21世纪想要成为怎样的国家。为此,需要的是愿意做出艰难决定的领导人,这些决定可能在短期内不受民众欢迎,但对于长期复苏至关重要——而这恰恰不是西方竞争性选举制度擅长之处。
那么,如何才能拯救英国经济呢?或许可以发起一场众筹活动,吸引全球对英国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捐款,帮助联合王国渡过难关——比如出售印有“拯救我们的经济!”字样的茶杯垫。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笔者倒是愿意买一个作为纪念品。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英国,地方政府,伯明翰,英镑,财政,不列颠,的是,债务,工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