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富贵砸向“川爷”?这种思维比谣言还值得警惕
新闻资讯
▲成都(图/图虫创意)
其实我们看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相关表述,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过去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更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是富士康,从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内迁到郑州、重庆等地。
如今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涉及到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具备了发展中高端产业的一定基础。
但反过来看,产业层次越高,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也越高。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选址时,肯定不会只是简单地考虑交通是否发达,还会考虑融资是否便利,有没有充足的科教资源、人才储备,营商环境是否友好,等等。
靠行政指令决定产业迁移方向,“指哪儿打哪儿”,这本身就不太现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最终布局和分布,一定是地区综合竞争的结果。
因此,盲目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合时宜。新城变鬼城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地方政府未能成功吸引相关产业入驻,那么,大规模投资建设砸下去的钱,会转化为无效的基建项目,无法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四川大兴基建、拆迁暴富的炒作,要辟谣很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投资驱动的依赖思维,减少社会对“大基建”和强刺激措施的过度期待。
而对内陆省市来说,相对于等政策倾斜、盼中央砸钱,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这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所在。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基建,成都,产业,创意,腹地,大开发,内陆,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