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真主党,生死抉择

新闻资讯 真主党,以色列,伊朗,黎巴嫩,哈马斯,加沙,轴心,什叶派,游击队,叙利亚 10-30

中东格局会“变天”吗

当地时间10月26日,以色列对伊朗本土实施了报复性打击,旋即以色列宣布军事行动结束,伊朗也没有表达立即报复的意愿。本轮以伊冲突再次有惊无险。

这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黎巴嫩真主党。9月28日,以色列定点清除真主党最高领导人纳斯鲁拉之后,作为真主党的“靠山和老大哥”,伊朗替真主党出头,10月1日发射200多枚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土。时隔近一个月后,以色列对伊朗本土展开回击。

加沙冲突将永久性改变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关系,这是地区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美国白宫官员称此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其中,最令人意外和最引人注目的是真主党的命运转折。本来,真主党是加沙冲突的配角,却意外变成主角,面临1982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10月29日,真主党通过旗下灯塔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真主党当天选举纳伊姆·卡西姆为新任领导人。作为真主党的“创始元老”之一,卡西姆曾长期担任真主党副总书记。纳斯鲁拉遇袭身亡后,卡西姆一直担任真主党代理领导人。对于卡西姆和真主党来说,他们需要重新思考40多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主党接下来何去何从,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当地时间10月24日,黎巴嫩贝鲁特的机场高速公路上,车辆经过已身亡的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海报。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0月24日,黎巴嫩贝鲁特的机场高速公路上,车辆经过已身亡的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海报。图/视觉中国

真主党转型为一个拥有武装的国内政党后,其亲伊朗反以色列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个大问题。反以色列是真主党的根本意识形态,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后,真主党反以的合法性大大下降,但仍然没有改变反以的主调子。一方面,真主党把解放耶路撒冷作为其意识形态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以色列2006年撤军留下个尾巴,即黎以对萨巴农场主权的争议,这是一块位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三国交界处26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为真主党持续反以提供了道义合法性。但是,反以到底是意识形态动员工具,还是真主党的真实想法?真主党反以的决心和实力到底有多强?此次巴以冲突中,这条底线被测试出来了。

加沙冲突伊始,哈马斯强烈渴望真主党全面袭击以色列,同自己形成犄角配合之势。但是,真主党现在家大业大,主业和重心在黎巴嫩国内,无意同以色列大战,但受制于自己多年的意识形态动员,又必须有所表示。于是,真主党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从2023年10月8日开始每天对以色列展开象征性军事打击,既配合和策应哈马斯,又不同以色列实质性开战。这看上去似乎是“两全其美之举”,但其实是真主党一个致命的误判。最终,真主党成为以色列的主要打击目标,高层领导几乎全部被消灭,伤亡数千人,黎以边境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设施被摧毁。

在这种情况下,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真主党必须亮出自己的底牌、底线。迄今为止,真主党的底线是不同以色列发生全面战争,这同真主党40年来宣传的形象截然不同。经此大挫,真主党在黎巴嫩国内的影响力会发生什么变化?政党与游击队两重身份之间如何平衡?反以色列这张牌怎么办?无论真主党做出什么选择,过去的真主党一去不复返了。战争暴露了真主党的底牌,不可能再靠宣传恢复原状。

中东格局会“变天”吗

长时间以来,伊朗的心腹之患是美国,以色列只是伊朗对付美国的工具而已。以色列不会对伊朗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只有美国有这个能力和野心。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一直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但实际目标是威慑和绑架美国。以色列就像美国在中东的孩子,伊朗本想捏住美国这个软肋,把以色列作为对付美国的人质。目前的情况却是,人质反杀,工具变成首要威胁,伊朗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遭受严重冲击。

真主党是伊朗在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也是伊朗威慑以色列的主要依靠力量。真主党陈兵十万于以色列的北部边境,是对以色列最大的威慑。只要能捏住以色列的命脉,美国就不敢对伊朗轻举妄动,这是伊朗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伊朗经常说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个敌是美国,国门之外的地点是以色列,就是在以色列解决与美国的问题,形成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抵抗轴心”就是伊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底气和资源,真主党是“抵抗轴心”的灵魂。近十年来,“抵抗轴心”之所以能够形成遥相呼应的网络化组织,全靠真主党穿针引线。

伊朗也在真主党身上下了血本,成功输出伊斯兰革命,在意识形态上塑造了真主党。1982年伊朗革命卫队派出1500名顾问,协助真主党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伊朗持续向真主党提供经济、军事和人员方面的资助,即便在伊朗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中断。伊朗就指望危难时刻,一声令下真主党能挺身而出。不承想,真主党先遭遇了生死关头,需要伊朗挺身而出。伊朗没有袖手旁观,但也只是对以色列发动象征性打击。战火之下,伊朗的底线和底牌也清楚了。

德黑兰政治评论员纳赛尔·哈迪安说,伊朗花了几十年时间培植真主党,放在以色列边境线上,预防美国的进攻;现在重心变了,以色列本身成为伊朗的真正威胁,美国的威胁反而退居其次了。伊朗一定要思考,真主党实力遭受重挫后,对以色列还有多大的威慑力。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自身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真主党都没有对以色列发动全面战争,伊朗还能指望真主党为伊朗而战吗?

由于以色列对伊斯兰教圣城耶路撒冷的占领,反以色列曾是中东国家动员公众支持有效而便捷的工具,也是轻松拿捏美国的方便抓手。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就用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本土,美国被迫在以色列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长期以来,反以是一种感情、宗教和民族本能,也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产业,往往会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历史上,阿拉伯国家曾经长期反以,最终在道义与利益的天平上渐渐向利益倾斜。此次,以色列政策趋于强硬和进攻性,真主党和伊朗等反以旗手面临历史性选择,中东格局会否出现历史性变化呢?

作者:牛新春

编辑:徐方清

运营编辑:肖冉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真主党,以色列,黎巴嫩,伊朗,哈马斯,美国,加沙,伊斯兰,轴心,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