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阿斯利康,站在“雪崩”边缘

新闻资讯 阿斯利康,公司,中国,王磊,财经,记者,总部,肿瘤,英国,企业,单位,案件,人士,员工,高管,人员,制药,律师,苏博科,导向,企业管理者,雪崩,医药,信息,部门,地区,战略,患者, 11-16

阿斯利康会成为下一个GSK吗?

阿斯利康在中国拥有超过16000名员工,其中包括12000名药品销售人员,拥有如此庞大销售队伍的跨国药企并不多。而王磊是阿斯利康销售团队迅速扩张背后的始作俑者。他的成绩也很快被看见——阿斯利康中国成为在华增长最快的跨国制药企业,也是多年来当仁不让的“销售冠军”。

这样激进的做法曾一度获得阿斯利康总部的认可。苏博科执掌阿斯利康12年来,全面转向肿瘤药战略。事实也证明,这一战略是起效的。阿斯利康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肿瘤药部门销售增长21%至56亿美元,占总收入比超过40%。为阿斯利康肿瘤药物部门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两款药物分别是泰瑞沙(Tagrisso)和优赫得(Enhertu),这两款药物都在阿斯利康的调查案中有所涉及。

一直到今年年初,苏博科还这样对投资者说:“竞争意识很强的王磊先生在每个国家都想成为第一。增长才是驱动和激发活力的真正动力。”

但苏博科的热情自此冷却。11月12日,他告诉投资人:“不幸的是,有些员工会受到‘诱惑’,以最大化实现销售额。”他还表示,正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合规性,加强了其在中国200多人的合规团队,并引入了驻地合规官,使用人工智能审核销售人员的费用报告等,以监控任何不当行为。

苏博科还提到,一些员工使用微信等通讯服务工具来进行违规操作,这些操作手段不在公司监控系统的范围内。据介绍,该公司的系统仅监控电子邮件等内部信息。

尽管阿斯利康此次案件与十年前GSK涉及的贿赂案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两家公司面临的结果可能是相似的。GSK曾因贿赂指控支付近3亿英镑和解,其在中国最高级别的高管也被驱逐出境。

在GSK案件中,当时涉案高管也是为了完成总部下达的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全面倡导“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强调“没有费用,就没有销量”的销售手段,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推销药品,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

“合规问题对于一家药企来说是致命的,尽管阿斯利康公司层面目前还没有成为目标,但这次事件很可能会掀起一场公司内部合规整顿的大幕。”一位医疗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GSK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年后的今天它还没有完全恢复。今天阿斯利康的疏忽可能会为它未来十年的发展埋下隐患。”

目前王磊尚未受到指控,但他已聘请律师。第一财经记者无法获悉阿斯利康总部是否对王磊给予任何方面的协助。与此同时,尽管阿斯利康的业务仍在照常进行,但针对王磊的调查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一场更大的“雪崩”。

一位医药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家对医疗反腐的打击决心很大,每一家药企,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面临这一现实。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换思路了,过去被视为日常经营成本的行为现在可能构成犯罪,而且这些原来习以为常被忽视的行为现在将重新被关注,并且受到法律约束。”

在中国,跨国药企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格外激进的,例如阿斯利康,也有相对保守的,例如百时美施贵宝(BMS)。一位前跨国药企中国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阿斯利康中国多年来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一家’中国公司’,它正在为过于激进的发展付出代价。”

上述人士还表示,像BMS这样的巨头企业,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在风控合规方面尤其严格。“这与总部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优先级有关,一些企业最高的优先级就是合规,不求很高的销售,但求不惹事。”他表示。

他承认,这也与中国高管的管理风格有关。“如果王磊像绝大多数跨国企业的中国CEO那样对总部’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他的业绩也很难做到今天这么大,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上述人士补充道。

另一位医疗机构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阿斯利康早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它早就知道在中国运营的风险,但也曾在中国取得丰收。现在风险和回报的评估需要重新计算了。但它一定也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因此必须拿出百分百的诚意来解决这场危机。”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阿斯利,中国,公司,案件,总部,财经,记者,员工,高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