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客服“已读乱回”,“转人工”为何这么难?
钱成最近快被AI客服逼疯了。
趁着双十一,钱成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一套沙发,但因沙发上有好几处污渍,想找客服协商解决。然而不管他发什么,对方的回复始终是“请简单描述您的问题”“我将尽最大努力帮您解决”等敷衍性的话语,完全没有解答提问。
意识到对方是AI客服后,钱成试图换成人工客服,但连续发了好几次“转人工”,对方依旧格式化回复“为了节约您的时间,还请再简单描述问题~”。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但从目前实际运行来看,影响消费者服务体验的状况也层出不穷。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用户认为智能客服的缺点中,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回答生硬机械、不能准确理解提问的问题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37.18%、34.40%、34.19%。30.98%的用户反映当前智能客服无法顾及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智能客服不“智能”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商家等各方主体要形成合力、协同共治。
浙江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和平台应用AI客服的同时,也要保障人工客服的畅通,优化转接流程,当AI客服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时,能够及时转接至人工客服,确保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响应和解决。
同时要合理分配AI客服和人工客服的占比,明确AI客服和人工客服分工及职责边界,比如,常规性咨询由AI客服回复,涉及消费者售后投诉、资金安全等较为复杂或紧急的问题优先转人工客服解决,更好地发挥AI客服和人工客服各自优势。对于老年人等特殊消费群体,则要设置一键转人工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赵忠奎认为,为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客服方式的权利,有必要通过强约束的条款,明确要求商家设置智能客服的同时应当设置人工客服,且明确人工客服的接入方式,简化接入程序。
如何让AI客服更加智慧,也是相关技术企业正在攻坚的重点。科大讯飞已深耕智能客服领域10余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往智能客服确实存在复杂问题难理解、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应用不准确、答案输出单一、无法个性化回复等问题。
他介绍,2023年以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客服领域迎来全面的应用升级,AI客服逐渐具备了超拟人语音合成、情绪感知、复杂语义理解、业务逻辑推理四大功能特性,努力重塑人机交互体验。其中,超拟人合成技术,能让AI客服生成更像人、更生动的语音表达。情绪感知能力,则让AI客服通过分析用户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达方式等特征,判断用户的情绪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并调整自己的回答方式,以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期待今后能有“听得懂人话”“能讲人话”的AI客服上岗。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客服,消费者,智能,商家,平台,中国,受访者,视觉,成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