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倒向首都大马士革:叙反政府武装连下三城
12月7日,央视新闻援引叙利亚媒体报道称,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已从叙利亚中部城市哈马南下,进入霍姆斯北部乡村地区。6日,军方消息人士向叙利亚通讯社表示,政府军仍部署在霍姆斯省及其周边地区,建立更坚固的防线。
11月27日,叙反政府武装发动大规模进攻,叙利亚内战时隔四年再度爆发。几日内,反政府武装接连拿下阿勒颇、伊德利卜、哈马,首都大马士革仅剩最后防线——霍姆斯省。
这场“闪电战”何以生成,背后是哪些国家的政治博弈,局势又将如何发展?12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连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健,探讨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利益交织。
大马士革周边图/图源央视新闻
叙利亚内战中的多国博弈
“稳定叙利亚局势并非易事,这是一场涉及众多参与者的‘复杂’博弈。”俄外长拉夫罗夫向俄罗斯塔斯社如此描述。一个时间节点或许能加以佐证,11月27日,是叙反政府武装正式发动进攻的时间,也是黎以停火协议的生效日期。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反政府武装试图利用这一时间并不令人意外,叙利亚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力量——伊朗、俄罗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都因为乌克兰战争和其它地区冲突有所削弱,尤其是真主党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遭遇了重大打击。
李伟健还提出另一种猜想,“该时间点的突袭,不排除是为巴以停火协议转移舆论焦点”。作为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和衍生物,黎以冲突以一纸停火协议退出战场,“巴以停火到底还有多远”的疑问自然生发。但“费城走廊”的控制权以及以色列军队驻留等问题,使巴以停火谈判始终难以推进。
“叙利亚局势的突然升温在客观上转移了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的关注。”李伟健强调,尤其是以色列因围困加沙等军事行动面临的巨大舆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美国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也被要求干预加沙局势。叙利亚局势的变化使美国能够将部分外交资源转向叙利亚问题,也为处理加沙问题争取更多的时间。
前以色列情报官员、现任教于以色列赖希曼大学的纳达夫·波拉克(Nadav Pollak)也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目前形势对以色列而言无疑十分有利。“伊朗-真主党-叙利亚轴心在最近几个月遭受沉重打击,阿勒颇攻势无疑又对其增加了一次重大打击,迫使轴心所有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以色列以外的另一个战场上。”
叙利亚的内战从来都不只是内政,林立的武装派别背后是多国博弈的战场。叙利亚的库尔德军队受美国支持,以牵制在叙的土耳其、伊朗等地缘强国力量;土耳其因忌惮库尔德力量的壮大会激发国内库尔德人的独立诉求,支持叙利亚自由军以制衡库尔德;伊朗希望通过支持叙利亚政府来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确保通往黎巴嫩真主党的陆路通道畅通无阻。李伟健指出,尽管以色列、美国未在明面上支持反政府武装,但也不排除会借此牟利,打击伊朗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武装力量。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缘政治,我认为叙利亚目前的紧张局势是突发性的,并不会无限扩大。”李伟健分析,反政府武装内部仍由多种力量构成,利益诉求各异,有的是谋求政治中的一席之地,有的是推翻阿萨德政权。难以兼容的状态可能会影响后期的发展态势。同时,利益相关方如俄罗斯、伊朗、美国、以色列等国,并不希望看到事态失控。
正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东高级研究员史蒂文·库克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的,当前的局势对以色列有利。但如果阿萨德政权倒台,由土耳其支持的伊斯兰力量控制以色列和叙利亚边境,可能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于是,循环再次启动,叙利亚战争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外部因素会比叙利亚政权更有能力决定这场战争的进程及终点。”作者阿卜杜勒·瓦哈卜·穆尔西如此写道。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叙利亚,大马士革,以色列,反政府武装,政府军,伊朗,美国,库尔德,局势,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