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网 一起学习网


孙宅巍:“30万”遇难人数这口井,我挖了40年

新闻资讯 南京大屠杀,日本,南京,历史,中国,时候,日军,纪念碑,记录,资料,尸体,扬州,先生,老师,大屠杀,学者,人民,数字,南京市,阶段,修史,报告,政府,孙宅巍,团体,基本,军国主义, 12-13

澎湃新闻记者 钟源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宅巍先生今年84岁,他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自述跑了21年的“江湖”,在1984年才正式与南京大屠杀研究结缘,40年来深挖遇难人数这口“井”。他认为30万这个数字是准确的、有充分根据的,没必要过分精细,更没必要再去提高数字。孙宅巍先生写作、主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除南京大屠杀外,也精于孙中山、蒋介石、陈诚、陈仪、孙立人、吴国桢、唐生智等民国人物研究。此外,他还是29年前张纯如赴南京采访大屠杀幸存者的主要联系人。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对孙宅巍先生进行了口述历史访谈,谈及他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以及对张纯如的回忆。以下是他的口述实录。

1996年,旧金山,张连红(左)、孙宅巍(右)与张纯如合影

1996年,旧金山,张连红(左)、孙宅巍(右)与张纯如合影

2000年,我到美国时和她见了面,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那时她没什么异常,聊天也聊得很好。2000年那次会议我跟她在一个小组,她担任评论人,我报告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后面我们就没联系了,因为那时候不像今天这样联系方便。

她去世的消息是张连红教授打电话告诉我的,说纯如不在了。我不相信。我说你再说一遍,谁?她怎么了?后来我确知纯如已经不在了,而且是用这样一种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首先我感到很震惊,其次我很为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学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经历了很长时间。那段时间可以讲,我清醒时或睡梦中都会想到我陪着纯如到纪念碑去参观的景象,我会想到她带着38度发烧的病体,还要叫我给她讲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一边请杨夏鸣做翻译,一边用摄像机把我的解读全程录下来,想到她在报告台上是那样的活跃……我总觉得我记忆里的她和她最终的结局,不能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

我之前不知道她有抑郁症,一直记得在美国参加会议时,她作为其中一次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在台上的风度和风采。我不能把那样一位活泼可爱可敬的女士和抑郁症、自杀、死亡联系起来。我不愿意相信,也想不到。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南京大屠杀,南京,日本,我认为,日军,尸体,纪念碑,数字,幸存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