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手机抱怨几句,机票价格便宜一半?年轻人开始用“算法”整活儿了
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不去了”,就能让机票骤降3000多元?
近日,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随着大众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算法也渗透到了每个环节,许多用户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算法控制、被大数据杀熟,花了许多冤枉钱。近期,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开展专项行动,治理算法典型问题。
来自山西的小丽发现,在网上直接买一张电影票约30到50元,但一些平台对新客的优惠力度非常大,薅完羊毛也就10来块钱一张。不过每个账号只能享受一次,为此,小丽便使用虚拟手机号码注册后再弃用,每次都能以“新客”的身份节省不少钱。
除了“新客福利”,有年轻人发现,平台会对许久未使用的老用户提供“回归奖励”。因此,如果某款App利用效率不高,但偶尔会有购物需求的话,消费者会选择暂时卸载软件,等需要的时候再下载,并尽量延长其中的时间间隔,这样平台就会将其标记为“潜在流失”用户。等消费者再次回归平台时,便能获得大额的“老客回归券”,成功“薅到羊毛”。
开展平台治理,促进算法良性发展
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到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
网信办表示,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要操作便捷、功能有效。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便利用户自主选择兴趣领域。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的算法模型。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清朗治理行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维护了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信息茧房会强化负面情绪,引起社会分裂和误解;第二,保护了消费者权益,防止企业通过算法收割消费者;最后,此行动能促进算法的良性发展,促进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也表示,本次算法治理专项行动在内容上更为具体与细致,强调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治理,对于算法治理、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针对本次行动的实施要点,盘和林也指出,仅靠平台自查是不充分的,第三方机构和成熟统一的评估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仍然存在算法复杂度高、透明度低、伦理道德复杂、法律法规滞后、跨领域合作难度大等难点,对于涉及到消费者权益、社会信任问题、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算法需要优先治理。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林楚欣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算法,年轻人,机票,平台,自己的,互联网,信息,数据,用户,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