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见爱人》到AI恋人,年轻人想要怎样的亲密关系?
上海街道上正在拍摄婚礼照的情侣
冷杉RECORD:年轻人对于恋爱、婚姻没有热情,是很值得担忧的现象吗?
於嘉:从个体的角度它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年轻人的婚恋态度也好,性行为也好,其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年轻人被认为是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如果年轻人集体陷入了低欲望或者没有激情的状态,社会肯定会缺乏创新力和驱动力。但如果仅仅是一部分个体,选择过一个不同的生活,倒也不用特别担心,关键是比例问题,我们更多要去关注整体的情况。
今天到底什么是年轻人,和之前的定义不太一样。父母那一辈,二十五六岁就要结婚了,但是很多人现在30多了,感觉还是个宝宝,还没有准备好要进入到成年生活。其实人们生命历程中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节点都被推后了,今天的二十五六岁和30年前的二十五六岁已经非常不同了,所以也不用特别焦虑。
冷杉RECORD:几年前您做过一次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年轻人的性生活在减少。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年轻人是不是对于性生活或者亲密关系是有点无暇顾及的状态?
於嘉:对,我觉得有一些年轻人是刻意关掉了欲望和屏蔽了亲密关系。不是说TA从本质上对性和亲密关系,或者对婚姻这件事没有渴望或者没有追求,而是说一方面时间上不能够兼顾,另一方面精力上无法分配,甚至TA可能会用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东西,给自己提供一些支撑——“大家都是不婚不育,我也没有什么啊”“没关系的,我现在就应该搞钱搞事业”,如果给TA足够的资源,TA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相当一部分人的通道是会被重启的。
冷杉RECORD: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讲,有没有性生活、谈不谈恋爱,似乎没有找一份好工作的意义或者价值大?
於嘉:一方面是工作的价值更大,另一方面是你的性生活和亲密关系甚至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份好工作。我们经常讲996导致大家很累,没有性生活,不想生孩子。但是北大社会学系的张春泥老师和她的学生研究发现,欲望最低的群体是没有工作或工作时间过少的群体。因为没有工作会损伤你的自信、自尊。一个人在社会立足或者自给自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撑你能不能开展一段成熟的亲密关系,能不能有性生活的基础。
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TA能够形成这些关系的基石。
冷杉RECORD:我们距离低欲望社会还有多远?
於嘉:我觉得到了一个值得去观察它、了解它变动情况的节点。因为是有一些苗头在的,比如互联网上有非常多“不想结婚、不想谈恋爱”的声音,包括“躺平”这样的一些词语和概念的出现。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还是有很多促人上进的元素,它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逼人去上进,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跟着社会的节奏、规范在走。
有一些人可能走不动了,被落下来了,形成了一些小众文化。这个小众文化有时候非常有传播力,你要看它到底蔓延了多大程度,我觉得这是值得去关注的状况。相比于日本社会、韩国社会,中国还没有到低欲望的状况,还是更有活力一点。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婚姻,冷杉,女性,家庭,社会,男性,孩子,亲密关系,我觉得,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