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隰县小西天:客流量仍比去年增长338%,改造升级迎春节,有年轻人返乡创业
11月下旬,山西临汾市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气温降至零下10℃。从临汾市区前往隰县的路上,车辆稀少,车轮压过结冰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嘎吱”声。北风呼啸,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
隰县的街道已不复月余前车水马龙的盛况,夜幕降临,沿街的饭店依旧灯火通明,人间烟火气的小城熠熠生辉。景区今年国庆假期,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小县城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数据显示,10月1日隰县小西天景区接待游客量达9502人,10月2日突破16000人,并持续着“一日破万”的火爆势头。但回顾2023年数据,小西天景区的全年游客接待量仅为13.36万人次(日均接待数量不足百人),该数据已经创下小西天景区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今已至年末,流量与热度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褪去,但在当地人眼中,隰县和小西天并没有“凉”,只是进入了“冬闲期”。他们在等隰县人春节回家,届时张灯结彩,又是另一种热闹。他们也在等冬天过去,等下一个春暖花开。
【1】热潮过后
上午9时,小西天景区门口人影寥寥。玩具摊还没开摊,满满一桶可免费使用的金箍棒待人领取,两个悟空打卡立牌静静立在那里,等着游客前来合影。天气转寒,虽然工作人员仍然免费分发着梨,但吃的人却变少了。
热热的梨汤如今颇受游客青睐。今年9月来景区门口开店的郑阿姨赶上了国庆假期的热潮,当时她店里的“添命水”(梨汁)每天销售额可达3000多元,游客在店内消费即可免费获赠一根掌心大小的金箍棒。如今,游客虽然变少,其日销售额仍然可达800多元,“回本肯定绰绰有余”。
梨果对于隰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被称作托起隰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和智慧果。隰县梨果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玉露香梨23万亩,规模产量居全国第一,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2023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6亿斤,产值8.64亿元,其中玉露香梨产量达到7000万斤。
作为远近闻名的“梨乡”,隰县有80%的土地栽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梨果、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梨果、80%的农户依托梨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今年,小西天的热度也让隰县的玉露香梨火出了圈。国庆期间,梨农贺师傅每天的销售额甚至达到了2万多元,现在仍然有许多顾客在网上下单。他表示:“以前我们是散称居多,主要卖给本地人,现在则是走电商平台,卖给全国各地人。”“来小西天吃过的人觉得好,就会在网上再下单,回头客特别多。”
大雄宝殿。图/小西天景区
对此,吕学慧表示,小西天的火是第一步,他们希望通过小西天的火带动全域的旅游建设,把石马沟景区、梨博园景区,拥有彩条黄土、丹霞地貌的黄土地质公园以及毛泽东故居、晋西革命纪念馆等串联起来,形成小西天国宝游+绿色游+黄土地质游+红色生态游的旅游路线,整合全县旅游资源。
国庆过后,隰县重点关注县内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包括改造升级小西天景区对面的凤凰街以及各大民宿、酒店,增扩停车场等。吕学慧说,“我们还计划做一个MR体验项目,明年五一一定会是一个全新的小西天。”
蓬勃建设的同时,隰县也十分关注小西天的文物保护。在大雄宝殿内部,他们安装了二氧化碳监测器和湿度监测器,增加了栏杆和玻璃来保护文物。在外部,他们正在做护坡工程,因为小西天是在凤凰山巅之上,要保证山体的稳固。
隰县的下一个文旅预案是春节。“过年是回家季,隰县有过年上头炷香的习俗,正月初八又是庙会,所以整个春节的人都很多。”吕学慧介绍,今年腊月二十三,隰县策划了“隰州小年夜,回家悦生活”活动。届时会有巨型变形金刚、梨花仙子、隰县梨娃人偶、西游取经人偶等出场巡游,也有快闪街舞表演以及古装叫卖商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吕学慧看来,春节吸引的更多是本地游客,等到五一假期,春暖花开,天南海北的人都会再来。她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们发出邀请:“来隰县吧,我们宠你,小西天,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九派新闻记者 闫华阳 李恺 山西隰县报道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隰县,景区,小西天,游客,国庆,华阳,的人,鼓楼,悟空,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