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杀手:苏俄史上至少10次击落客机
天空本应是人类最安全的疆域,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然而,在苏俄及其继承者俄罗斯的历史中,天空却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战场。
2024年12月30日,阿塞拜疆方面表示,俄罗斯已承诺查明并惩罚击落阿航客机的责任人。
此前12月25日,阿塞拜疆一架客机在飞往俄罗斯南部格罗兹尼的途中,在遭遇俄罗斯防空炮火射击后,最终迫降到哈萨克斯坦西部时坠毁,机上共67人中,至少有38人丧命。
1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就阿航坠机事件通电话,对在俄罗斯领空发生的悲惨事件致以歉意。普京在通话中表示,当时乌克兰的无人机正在对俄罗斯的一些城市发动袭击,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而阿塞拜疆客机在飞经相关区域时,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如飞行高度、航线、天气条件以及防空系统的误判等)的影响,被俄罗斯的防空系统误击。
阿利耶夫向俄方提出三个要求:首先,向阿塞拜疆道歉;其次,承认罪责;第三,惩罚责任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支付赔偿。
回顾自苏联时代到如今的俄罗斯,人们不难发现,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民航客机坠毁事件,其中多数与苏俄的导弹有关。
从冷战时期的“大韩航空007航班”,到2014年的马航MH17,再到2024年的阿塞拜疆客机悲剧,苏俄击落民航客机的黑历史,犹如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国际航空安全的头顶。
其七、1983年9月1日大韩007航班:1983年9月1日,大韩航空007号班机偏离航线深入苏联领空,被苏-15战机击落,机上269人全部罹难。
其八、2001年,俄罗斯击落塞尔维亚的客机,造成78人死亡。
其九、2014年马航MH17航班: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边界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196名荷兰人。
最新一次,就是12月25日,在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一架从巴库飞往车臣的阿航客机,在遭遇俄罗斯防空炮火射击后,最终迫降到哈萨克斯坦西部时坠毁,机上共67人中,至少有38人丧命。这再次让人们反思俄罗斯防空系统的“误判”频率与国际航空的安全困境。
荷兰主导的联合调查组认为,马航MH17是被亲俄的乌克兰分离武装击落。击落客机的“山毛榉”防空导弹来自俄罗斯,发射车由俄罗斯提供;而俄罗斯则坚决否认与此空难有关。
也就是说,从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已至少有9次民航客机坠毁事件,都与这个国家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如果说其是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民航杀手国家”,似乎也不为过。
据不完全统计,近60年来,民航史上客机被击落事件,包括此次事件在内,至少已发生了15起,共造成1000余人遇难。
想一想俄国的领土,之所以曾相当于世界第二大领土国的两倍,这与其侵略性极强大有关系——仅我们中国的领土,前前后后就被苏俄侵占了约588万平方公里。
为了占领中国的领土,像当年其制造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中,俄国就残忍地杀害了近7000名中国人。
即便是到了中俄关系较好的2012年,仍还发生过“7.17俄边防巡逻艇炮击中国渔船事件”。
为什么苏俄喜欢打民航飞机?从历史中看,苏俄击落民航客机的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冷战思维与傲慢态度
冷战时期,苏联对外界充满敌意,将民航飞机的误入领空视为潜在的“间谍行动”。这一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苏联战斗机对民航飞机的容忍度极低。
2. 技术失误与防空系统露洞
苏联及俄罗斯防空系统的多次“误判”暴露了其技术和决策系统的漏洞。俄罗斯的防空系统,表面上被宣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天空守护者”,实际上却频频上演“乌龙杀手”的闹剧。从冷战时期击落民航客机,到俄乌战争中的荒诞操作,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更像是恐惧与傲慢交织下的“失控武器”。
3. 军事化的优先级与国际法的式微
俄罗斯将大规模防空系统部署在高敏感度地区,但这些系统往往缺乏与国际航空机构的沟通协调。结果,民航客机在这些高危空域中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苏联与俄罗斯多次漠视国际航空法的基本准则。例如,针对大韩航空007航班的行动被广泛认为是不必要的过度武力,而马航MH17的击落更是直接违反国际法,挑战了全球航空安全的底线。说得粗鄙一点,国际法算个屁,跟世卫一样,只是个花瓶而已。
苏俄击落民航客机的历史,就像一面照妖镜,映射出一场场被遮掩的冷血决策与系统性失责。冷战时期的苏联防空逻辑简单粗暴:一切越界者,不管是间谍还是民航,通通一律击落;而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虽换了面具,手段却依旧冷漠和霸道。
每一枚导弹射向的不仅是无辜乘客的生命,更是国际法治与人类道义的底线。令人愤慨的是,这些事件的责任从未被完全承认,反而被无休止的谎言和外交辞令掩盖。
编辑:一起学习网
标签:俄罗斯,苏联,客机,苏俄,阿塞拜疆,民航,一架,系统,领空,米格